[兩岸綠產會]支持核四廠重啟,台灣不能沒有電,台灣空氣不能被汙染!
[世界財神報] 兩岸綠產會創會長任培厚觀察即時報導—
台灣是反核運動被政治化了,當時根本沒有評估台灣島上的正確發電政策,核四廠安裝時民進黨為了騙選票反對最力,傻瓜選民上當了!
核四廠興建完成了,但也遭停用,電力不足只好使用大量的燃煤做發電替代,正好違反了聯合國推動的減碳政策,更使台灣變成空氣污然的島國。
根據統計『加兹阿巴德』為度首都新德里的卫星城市,被评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19年的平均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10.2,这是美国环境保护署认为健康水平的两倍多。
去年11月,新德里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某些地区超过800,是“危险”水平的三倍多,之后新德里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7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死亡率上升。
“空气污染是全球人口面临的最紧迫的环境健康风险,如果台灣不想變成第二個新德里,即應立刻停用燃煤發電,台灣老百姓要被嗆死,還是重開核四被嚇死好呢?
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17案至第20案投票,包括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等四案,原訂8月28日投票,受疫情三級警戒影響,延至12月18日投票。其中由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發起的「重啟核四公投」,提案內容為何?正反方有哪些意見呢?
在討論核四爭議前,先與您看看臺灣目前的能源現況。以臺灣近十年來的全年發購電量為例,火力發電量約占 80%,核能僅占約 12%,顯見臺灣電力目前仍以火力發電為主要電力來源。在夏季用電尖峰時段,核電亦只佔 6 至 7% 的發電量。
事實上,根據台電公司所公布的歷年發購電量各能源別占比,自民國 105 年(2016年)起,核能占比都低於 15%,在 109 年(2020年)也僅佔 12.7% 。換言之,核能並非臺灣最主要的電力來源,而為了因應日趨嚴重的氣候危機,目前臺灣的能源政策規劃:「2025 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總體發電量的 20%」,若提高再生能源發展及用電占比是能源政策主要目標,臺灣還需要將資源投注於發展核能嗎?
核能的優缺點比較:
目前世界上的核能發電,主要是利用輻射物質——鈾-235 進行「核分裂」反應來發電,發電前首先須開採鈾礦,鈾礦經過提煉及濃縮程序後,製造成一般核反應爐可用、鈾濃度約為 3% 的燃料棒,再將大量的燃料棒放入反應爐之中,確保足以核分裂達致臨界並持續產生熱力,熱力所產生的蒸氣即可推動發電機發電。
核能發電需經歷包括開採、提煉、濃縮、發電等程序,才可穩定供電,雖為低碳能源,但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廢泥漿、廢水、輻射污染,以及後續的核廢料問題,都對環境帶來巨大傷害。
核能發電的整個供應鏈,包括開採、提煉、濃縮、發電,以及燃料棒後續處理,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輻射污染以及碳排放,完成發電後的乏燃料棒(spent fuel)最終處置方法也尚未有最佳解方。因此全球主要的國際能源組織對於核能,多以「低碳能源」或「潔淨能源」稱之,但不會稱為綠能(green energy)或永續能源(sustainable energy),顯示核能整體生命週期對環境的破壞力最低的電力能源。
所以在四個公投案件中,兩岸綠產會主張核四啟用一定要通過,為了台灣人的健康,減少或停用燃煤的政策,呼籲台灣所有社會團體,在野黨派應該大力宣揚說明,讓台灣人全面覺醒,不要被民進黨欺騙了,全民應該全力支持核四啟用的綠色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