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國安整肅中國學人,美國學術自由消失,FBI處心積慮設下陷阱,誘捕華人學者!
[五路財神電子報]即時綜合報導—-
美國司法單位及FBI全面清理美國華人學者,已讓整個美國學術界籠罩一片肅殺之氣,大有當年蓋世太保的時代來臨,這使中國人留美風氣受到打擊,也使中美學術交流踩了煞車,這是美國為了抗中的另一次排華行動,我看中美武力之戰在本世紀勢必發生一次。
● 近400名華裔科學家被秘密調查?
24人被起訴?
一份關於美國正在掀起的科研排華清查黑名單,最近突然在美國華裔科研界流傳,這使仍處在疫情威脅中的許多華裔科學家人心浮動。
5月11日,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美國埃默里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指控參與外國的人才項目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因而被判重罪,緩刑一年。在不到三個月時間裡,包括阿肯色大學電氣工程學華裔科學家洪思忠、癌症研究員鄭早松(Zaosong Zheng)、機器人學研究員葉延慶(Yanqing Ye)、阿肯色大學的工程學教授洪思忠及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遺傳學與心血管疾病專家王擎(Qing Wang)、堪薩斯大學的華裔化學家陶豐等6位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被逮捕、判刑。截止6月18日,美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起的調查,使包括MD安德森癌症中心、埃默里大學和莫菲特癌症中心在內的至少54名教授、學者被開除與辭退。24人被起訴判刑,還取消了77名研究者的補助、或贊助資格,有10多名與這些科學家有關係的研究人員被驅逐回國。
但NIH在疫情期間發起的訴訟並不限於華裔科學家, 6月16日,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查理斯·利伯(Charles M. Lieber)教授,這位在納米科技領域廣受尊敬的美國頂尖學者,被指控沒有彙報自己獲得武漢理工大學“戰略科學家“稱號,以及沒有彙報因參與武漢理工大學工作而被指控,如果承認有罪,他將被判5年罪行。但利伯教授明確拒絕認罪,並認為HIN和FBI的獵巫行動,將使科學家們失去為美國奮鬥的信心,產生離意。
近期因涉及中國被起訴的美國科學家,不止是查理斯·利伯一人。3月份,西維吉尼亞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詹姆斯·路易斯博士(Dr. James Patrick Lewis)因在中國全職工作而被指控有罪。但法庭至今仍未宣判。
目前在美國有大約將近數10萬中國人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其中大約近百名科學家在自己的領域屬頂尖領軍人物。《紐約時報》6月的文章,稱近1/3美國頂尖AI科學家來自中國,88%中國籍博士會留下建設美利堅。這份報紙認為,在中國受過教育的科學家,幫助美國公司和高校等機構主導了前沿領域的優勢。但現在美國政府正在把這些傑出人才趕回自己的祖國。
目前,這種拉網式審查的規模以及黑名單上不斷被起訴的華裔科學家,讓生物醫學在內的眾多研究人員不寒而慄。《時代週刊》的消息認為,它們針對華裔科學家展開的一系列調查有種族歧視和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嫌疑。這項發起於2018年,由NIH和FBI聯合啟動的針對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與中國關係的調查的後果是,他們至今無法以可信的罪名起訴這些科學家,往往最後是在一些稅務問題上來結束自己的尷尬。但現實是,這些被調查的後果就是把一些傑出的華裔科學家們,直接逼他們回到了國內,並在一些重要專案上重新獲得新生。
著名華人生物學家李曉江和妻子李世華在廣州。這對夫婦曾在埃默里大學工作了20多年。
● 全美87個科研機構的華裔科學家,251人被定性有問題,
72人被查,開除,驅逐出境並被終身禁止NIH得到研究資助
隨著中美兩國關係日益緊張,整體對抗格局下弱小的美國科技圈,早已感到來自美國各個政府機構的壓力,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正位於這場科研“排華潮”中的前浪。6月12日,就在利伯被正式起訴第二天,NIH發佈了一份18頁的檔,總結了由院長顧問委員會組建的“研究完整性外國影響工作組”(ACD Working Group on Foreign Influences on Research Integrity)這兩年來打擊所謂外國智慧財產權盜竊的成果,目標顯而易見是中國。
檔顯示,2018年,NIH和FBI聯合啟動了針對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與中國關係的調查,399人被列入懷疑名單,251人被定性為有問題,72人還在審查中,不包括被FBI或其他部門調查的人員,NIH自己調查了189人,與中國有關的為175人,占比93%。所有被調查的研究者來自美國87個科研機構,涉及NIH出資的285個科研專案,專案總資助金額為1.64億美元。目前,調查已導致54名科學家被迫辭職或被開除,同時,在被調查人員中,41%已被NIH從系統中刪除,禁止他們尋求進一步的研究資助。
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查理斯·利伯(Charles M. Lieber)教授認為自己在武漢理工大學的工作合法,拒絕認罪。
一方面,這些資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今年2月20日,美國兩名聯邦眾議員聯合致信NIH和FBI,指出有報導和案例顯示,它們針對華裔科學家展開的一系列調查有種族歧視和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嫌疑。
這兩名眾議員是來自加州第27選區的趙美心(Judy Chu)和來自馬里蘭州第8選區的傑米·拉斯金(Jamie Raskin),前者為國會亞太裔委員會(CAPAC)主席,後者為國會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下屬民權與公民自由小組委員會(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Reform’s Subcommittee on Civi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主席。
在給國家衛生院的信中,這兩名眾議員寫道,作為協助FBI大規模反情報行動的一部分,NIH據報為保護生物醫藥研究針對華裔科學家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包括發出1.8萬份信件給各級研究機構主管,要求嚴查有外國背景,特別是中國背景的研究人員,發動了180起與“潛在智慧財產權盜竊”相關的調查,24起認為有刑事犯罪嫌疑的移交了上級監察部門。但是,這些行動導致很多無辜個體被捲入,造成了華人社區巨大擔憂,許多人感覺這些做法對公民權利構成嚴重威脅。
為此,他們要求NIH提供自2016年6月1日以來的下述資料:那1.8萬封信的副本,那180起正在調查案件的詳細資料,那24起移交案件的詳細資料,與要求研究機構調查下屬人員國外背景相關的指導檔,與FBI之間關於調查華裔個人的通訊記錄。
另一方面,6月12日NIH發佈的檔,也的確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公眾和議員們對其預設立場的擔心不無道理。
按照NIH的說法,調查之初的主要目的是打擊受中國勢力影響的科研人員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但是檔顯示,被NIH調查的189名研究者中,只有4%的人存在涉及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另有9%的人雖無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問題,但隱藏了在國外設立公司的情況。而被調查者出現最多的兩個“罪名”和利伯所受指控一樣,既沒有披露與中國關係、參加中國人才項目。調查報告說,大約70%(133名)的被調查者未披露來自國外的科研經費,54%沒有披露自己參與了國外的人才項目,另有5%的人違背了NIH的同行評議規則。
但這些在美國並不構成犯罪。NIH副主任邁克爾·勞爾(Michael Lauer)自己也說,問題核心不是美國研究人員在與外國研究人員合作,相反,NIH調查,通常是因為NIH支持的科學家未能披露涉及從其它地方獲取資源的資訊,以及可能與NIH有利益和專利衝突的資訊。事實上,原本NIH和各家大學、研究機構對所謂國際合作的的披露要求也不清楚。在2月20日給FBI的信中,兩名眾議員指出,FBI與高等院校行政部門接洽,要求它們配合反間諜工作,嚴格審查與中國有關的機構和研究人員,但是高等院校普遍反映,不清楚FBI到底在查些什麼,調查人員給院校所做情況簡述被認為是含混不清的,這給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造成了很大困擾。
設在馬里蘭州的NIH和FBI聯合發起針對生物醫學領域對外合作(中國)的調查。
●NIH竟然雇傭無良華人做眼線提供情報?
華裔神經科學家李曉江、吳息風博士等12人已回國工作轟動一時的“李曉江”案其實就是這種預設立場進行調查的結果。2019年,NIH調查美國艾默里大學領導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的終身教授、華裔神經科學家李曉江與同為教授的妻子李世華,罪名是“沒有完全揭露來自國外的研究資金,及其為中國研究機構與大學的工作範圍”。兩人雙雙遭解聘,實驗室也被關閉,實驗室數10名研究員被驅逐出境,其中還有一名孕婦。但今年5月,“李曉江案” 結束,法庭認為,上述披露問題和加入外國的人才專案都不能判罪,最後李曉江認了一項偷稅漏稅的罪名,法官也以此判李曉江1年監禁,緩刑1年,罰款數萬美元。
從判決結果看,以美國司法慣例,這一看就是控方沒道理、當事人也不願糾纏時間的了事做法。有消息說,李曉江得到美國法官允許後已回中國繼續從事研究工作。埃默里大學醫學院麻醉科教授于山平則沒有任何潛在過錯的情況下,也因聲援李曉江及其他華裔教授,而被辭退。
在清查風暴之下,不斷地有華人學者遭到調查、指控甚至解雇。6月12日NIH發佈的相關報告中,被調查的研究者中82%為亞裔,勞爾表示,這並不意外,因為這些人主要參與了來自中國的人才項目。但是,在2月20日給FBI和NIH的信中,兩名眾議員指出,此類所謂反情報行動早就被懷疑有專門針對華裔科學家的嫌疑。自2009年以來,FBI根據《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逮捕和起訴的人中52%有中國血統。其中許多人是無辜的,遭到錯誤指控。與名字中不含中文要素的被告相比,具有中國血統的被告,出現最後被宣判無罪或撤銷全部指控情況的可能性是前者兩倍以上。這給許多華裔科學家造成了巨大傷害。
2019年11月,FBI把辦公室設在了MD安德森這家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醫院,華裔醫生與學者們傳說,幾乎所有人都被進行了統一調查。最終,MD安德森的五名科學家上了FBI的黑名單。
五名接受調查的科學家中,三名已辭職,一名已退休。著名的癌症分子流行病專家吳息鳳博士離開了MD安德森中心,現任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但顯然這些指控有時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之前在MD安德森就職的胃腸腫瘤方面的知名專家謝克平,在歷經近一年波折、失去工作和名譽受損,陷入“兒童色情案”後終獲清白,被宣佈無罪。
接二連三的出現一些傑出華人科研人員面臨懷疑和調查,但又沒有正式的違法指控。在這種令人沉悶和恐懼的氣氛下,從2017年開始,MD安德森已經有至少20名華人科學家陸續離開,其中至少有10位從中國來的資深研究者或者行政官員被行政解職(administrative leave),或者被退休,以及情願或者不情願地辭職。
而全美範圍的對於醫學生物學的調查,幾乎蔓延到全美所有重要的研究型醫療機構。他們涉及到了更廣泛的華裔學者。而且,這些調查手段是否合法,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據報導,為了展開調查,NIH搜索被調查者個人或單位伺服器存檔的電子郵件,還專門雇傭一批華人敗類當眼線來搜集中文情報。這就是眾議員要求NIH和FBI必須提交相關通訊紀錄供國會審查的原因,他們在信的末尾說,根據國會相關法案,國會監督和政府改革委員會有廣泛授權在“任何時候”就“任何問題”展開調查。
●哈佛和耶魯也因涉資金捐贈被調查,
頂尖科學家不論是否華裔,凡與中國往來者均受監控?
目前,關於NIH和FBI給國會調查回復的情況還不得而知,但在美國極右翼勢力製造的反華氛圍中,這樣的調查是否有效,本身就令人懷疑。事實上,美國情報部門主導的科研排華不僅針對了大量知名教授,這些名單中不僅只是華人和華裔,只要和中國沾邊都在目標範圍內。除了利伯案,還有一起著名的路易斯案。今年3月10日,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物理系終身教授詹姆斯·派翠克·路易斯博士(Dr. James Patrick Lewis)就對聯邦項目欺詐的指控認罪。他於2017年7月與中國簽訂了雇傭合同,連續三年在中國全職工作,且每年不少於九個月,獲得總計約80萬美元的工資和補貼。但是主辦此案的FBI也承認,這一行為不能構成犯罪,路易斯認罪是瞞著學校去中國上班,同時拿了美國大學的薪水,共20189美元。作為認罪的一部分,路易斯需要退還這筆錢,此案法官目前還沒有設置宣判日期。
2019年12月,美國司法部也起訴了范安德研究中心(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因它未向美國政府申報來自中國的資金,最終,范安德研究中心以支付550萬美元罰款和解。
就連哈佛和耶魯這樣的頂級名校,也難以獨善其身。美國教育部2月12日發佈聲明,對這兩所常春藤名校展開調查,動因是涉嫌沒有依照法律規定,向政府瞞報總額數億美元的外國贈送禮物和相關合同。其中,美國商務部發現,耶魯大學過去4年從未上報此項事宜,涉嫌瞞報至少3.75億美元,利伯教授就職的哈佛大學同樣涉嫌瞞報,且缺少對適當機構監管外國來源的捐贈資金。
聲明說,美國《高等教育法》( Higher Education Act)第117條規定,符合《美國法典》第五卷中所定義的高等院校,凡收到價值超過25萬美元的外國贈予禮物,必須上報情況及相關合同,公開披露其國外所有者或控制者身份,報告週期為一年兩次。美國聯邦參議員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認為,由於美國高校普遍不遵守這一法律,外國對美國學校的資金支援已成為“黑洞”,而且這些外國資金可能“帶有損害學術自由的附加條件”。
美國商務部自2019年7月1日期,便開始就《高等教育法》第117條展開執法行動督促各大學開始依法報告,結果發現涉及此前未披露的資金約65億美元。其中10所學校,包括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波士頓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報告了以前未報金額約為36億美元。自2019年6月28日以來,美國商務部已開展了八項民事合規調查,並向國會報告了初步調查結果,包括:這些院校積極地向外國政府、公司和國民募集資金,儘管一些捐助者對美國懷有敵意,並可能竊取敏感的專業研究成果、資料及其他智慧財產權,使外國政府受益。
在美國教育部給哈佛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S.Bacow)的信中,與前者要求哈佛披露與中國、伊朗、俄羅斯、卡達和沙特政府有關的捐贈合同和相關資訊。同時,教育部還要求哈佛提供與一些外國公司和實體相關的所有記錄,它們中包括,中國的華為和中興,俄羅斯的卡巴斯基實驗室和斯科爾科沃基金會(Skolkovo Foundation),伊朗Alavi基金會,中國武漢工業大學和其他組織。
就此事,福克斯電視臺評論說,這是美國大學與“聯邦官員聯盟”(a coalition of federal officials)新一輪衝突。後者指聯邦執法部門、一些政府背景的研究資助機構和國會中兩黨議員組成的意見共同體,他們對高等教育機構依賴外國資金感到憂心忡忡,特別是擔心來自中國的資金。所以,學術圈有人認為,6月中旬的NIH的報告可能意味著這股“排華潮”的回落,而結果恐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