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嚴格封城期間,和尚也加入抗疫行列,大和尚宣揚:心定度一切苦厄—

by | 5 月 3, 2022 | 閩台融合示範

上海嚴格封城期間和尚也加入抗疫行列,大和尚宣揚:心定度一切苦厄—

作者:妙華法師

[世界財神报] 宗教文化 轉刊文章—

上海封控、取消各種活動的資訊一個接一個;驚慌、恐懼、焦慮佔據著每個人的心頭。

疫情,帶來了一種破壞性,它打斷了我們以往漫不經心的流程。隔離,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它帶著“未知和無常”的不確定感。

上海蕭涇古寺妙華法師身處疫區,在這段封控歲月中,他並未停下腳步,走在抗疫前沿,助力防疫一線。同時,他也看到了疫情下暴露出的許多問題,因此有感而發,寫下這篇發人深思的感悟!

封控在家,守住內心自在

特殊防疫時期,沒有經過證實的消息切勿隨便轉發,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聽官方發佈,正如《金剛經》所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大家封控在家,調整好心態,一定要遵紀守法,守住道德底線,守住身、口、意的狂躁行為,此時正當修行時。不能做出貢獻,但也不要添亂。彼此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尊重、多一點理解、多一點慈悲……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關係到每一個人,大家都在共業之中,誰也不能置身事外,只有統一聽指揮,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才能早日獲得最後的勝利。

也不要盲目跟隨叫囂損害別人利益和淩駕于法律道德的自由。因為自由只是一種相對的狀態,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真正自由的,我更傾向於內心的“自在”。正如《心經》所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真正的修行是內心的自在,能做到這一點,需要大智慧,需要管住眼、耳、鼻、舌、身、意六賊,體悟色、受、想、行、識五蘊的積聚皆是虛妄不實的,才能破除一切煩惱。所以相對的自由只是一種狀態,真實的自在才是修行的境界。正如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這不正是學而不厭,安貧樂道,自強不息的寫照麼。大家正好利用封控在家的時間,彌補一下平日裡疏于陪伴家人的缺失,提高一下自身學修的素養,開發一下自己潛在的技能。有緣看到這段話的人,希望你能成為真正“自在”的人。

無知不可怕,無德才要命

疫情之下暴露出的問題,值得反思:無知不可怕,無德才要命!是時候要重視德育觀念和深耕育人之本了,中華文明的精髓都在傳統美德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除了分數、學歷、經濟、地位以外,人生還有更多精彩的領域和著力點,不要讓那句歌詞“多麼痛的領悟”再上演了。

此時,需要大家眾志成城,共渡難關,在疫情之下,有極少數劣根性的垃圾人上躥下跳,到處添亂;也有人整天大喇叭似的到處傳播負能量;也有人為了一己之利而喪心病狂,發國難不義之財,但更多沖在一線的人選擇守住命令就是天、責任就是地、奉獻就是理的做人大義。在此我要奉勸大眾,要遵古人教導,有三種利不能賺:國難之財,天災之利,貧弱之食。

疫情中的封閉大考,讓平日各自忙碌的一家人可以終日相伴,盡享天倫;讓多年沒有交集的鄰里建立了互幫互助、彼此分享的情誼;讓靈魂跟不上肉體的快節奏舒緩下來,恢復從前慢來充實曾經錯失的遺憾……這不就是《金剛經》中的眾生相麼。

當下很多人的境遇讓我想起了《增廣賢文》的一句話“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擁有的時候要養成惜福的美德,不要隨意浪費,等到萬一沒有的時候,也要勿忘初心,只要心中有光,希望就在前方。經此一疫,希望大家養成“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的意識。來之方長,各自安好便不負人生四季。

理解萬歲,共克時艱

封控期間,人力資源和物資均十分緊張,志願者們重在“願”,服務並不是他們的義務,請不要用“志願者”的帽子來綁架志願者,以滿足過度的需求,那樣只會挫傷志願者的積極性。志願者都是你身邊熱心的普通鄰居,不要過度消費志願者!千萬不要讓這份關愛變了味,降了溫…將心比心,這些志願者也是別人的父母、子女、摯愛……正如《醒事歌》中說:“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吧,理解萬歲,共克時艱。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