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咖啡已風行大陸,咖啡的種植與製作工藝成熟,已使台灣大企業轉型咖啡產業—

by | 8 月 4, 2022 | 兩岸綠產官網

台灣咖啡已風行大陸,咖啡的種植與製作工藝成熟,已使台灣大企業轉型咖啡產業—

[世界財神報]兩岸綠產 記者楊勁專題報導—-

台灣咖啡逐漸流行,已超過世界各地的風味,更由於台灣農業發達,對於咖啡的種植與製作工藝已非常成熟。

近幾年大陸喝咖啡的人口已達三四億,猶獨鍾情台灣咖啡風味,故在台灣種植咖啡,有大陸的市場做依脫,使台灣的企業都在轉型搞咖啡種植或買賣,更處心積慮地尋找台灣適合種植咖啡的山坡地!

全球種植咖啡的基本條件是在南北迴歸線間,即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攝氏21度每日日照幾個小時即可。

地形主要位於300~400公尺的半山,或1500~2500公尺的山坡地,海拔高度越高品質越高。因為日照時間短,且排水良好。咖啡樹下喜歡根部潮濕,高大多葉的樹間,身置在咖啡園中,一方面擋風,一方面遮蔭。台灣的花蓮台東符合種植條件的地方

台灣咖啡自1884年由英國人引進咖啡種苗開始,在台生根百年,中間遭遇許多浮沉,近年來邁向復興,新聞不時提到台灣咖啡在國外評鑑又創佳績,或國內的咖啡競賽熱鬧登場,下面就帶你一探台灣咖啡近年來的趨勢。

朝精品咖啡發展 目前分3大產區

台灣咖啡由於地理環境與人工昂貴等因素,與第三世界國家產量相比注定處於劣勢,唯有朝向「精品咖啡」發展方有生機。著有《台灣咖啡萬歲》的達人韓懷宗說,想成為精品咖啡,以美國咖啡品質協會(Coffee Quality Institute,簡稱CQI)的標準來說,拿到杯測80分以上的咖啡豆,才能被稱為精品級。而杯測指的是檢測生豆,並以相同參數浸泡咖啡,由杯測師就每支豆的風味、酸質等十大項進行評分。

廣義而言,精品咖啡強調乾淨度(指的是喝起來不能有木質、泥土與酸敗等雜味),以目前的潮流,好的咖啡品嚐起來帶有水果味,例如百香果、蜜桃、柑橘等。精品咖啡最重要的精神是喝得健康,所以評鑑時,咖啡豆的瑕疵率亦是審查重點,舉凡發霉、酸敗、蟲蛀、黑豆都必須剔除,以免喝進身體影響健康。

挑選台南東山咖啡評鑑優勝豆寄往美國咖啡品質協會評鑑,其中2支榮獲精品級認證,此後台灣各地產區紛紛跟進。目前產區分布,依主管台灣咖啡生產的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共分為3大區,分別是高海拔產區:嘉義阿里山、雲林古坑石壁地區、部分屏東霧台,中低海拔產區:雲林古坑、台南東山、南投國姓、台中東勢與和平等、彰化八卦山,以及太平洋海風產區及花蓮、台東皆是。

觀察近年的「臺灣國產精品咖啡豆評鑑」得獎名單,得獎的莊園主要集中在高海拔產區的嘉義阿里山與雲林古坑。而所謂「臺灣國產精品咖啡豆評鑑」,是由農委會所舉辦,為國內咖啡的年度代表性賽事,比賽共分為傳統水洗組與其他處理組(包含日曬、蜜處理),參賽者要繳交咖啡生豆,同時需提供同一批生豆樣品的帶殼豆,做為鑑定生豆遺傳與產地之用。由於評鑑特別聘請領有CQI咖啡品質鑑定師證照的杯測師擔任評審,公正性受到肯定。

由於台灣高海拔的地理氣候優勢(日夜溫差大又容易起霧),讓咖啡生豆密度、糖分更高,風味更為豐富,但他也提到,中低海拔的莊園只要後製用心,也能進入得獎名單。

台灣的咖啡產季從12月至隔年5月,鮮紅的咖啡果實代表採收的季節來臨。

農糧署表示,台灣咖啡產區從低海拔到高海拔,產季可從12月至隔年5月之廣。現在造訪咖啡莊園正是時節,因為無論何種海拔都是採收季節,除了看咖啡採收,也能看到日曬(不去咖啡果實外皮與果膠,全果乾燥)、水洗(洗淨果膠後以帶殼豆乾燥),甚至蜜處理(去皮後帶果膠乾燥)等不同的後製過程。

台灣咖啡後製法原以水洗為主,但近年已跟上世界第三波精品咖啡潮流,普遍採用日曬或蜜處理等後製法,增加咖啡的水果調性與價值。(由左至右:水洗、蜜、日曬)

此外,台灣咖啡莊園常與果樹混種也是一大特色,部分莊園還提供農家菜,使訪客能一次感受不同風情。位於屏東大武山的「吾拉魯滋部落咖啡產業館」,雖不是莊園,但值得一訪,是了解咖啡後製流程的好地方。

走進咖啡莊園,可以了解咖啡的種植、處理和後製過程,享受好咖啡的同時也能體會美味背後的努力,這正是台灣咖啡莊園的魅力!

編輯部

五路財神報系為庶民經濟投資搭建平台"及為世界華人打造交流聯絡的管道!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