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僅有的科技碼頭—廈門海滄港遠海碼頭,在中國的建設你無法常理想像—
[世界財神報] 兩岸記者山哥廈門報導—-

空無一人的碼頭上,一排排集裝箱被準確無誤地吊起和安放,一輛輛無人駕駛小車井然有序地排隊、運輸……
這並非科幻電影拍攝現場,而是廈門遠海集裝箱自動化碼頭每天都在發生的真實場景。
這座高度自動化和智慧化的碼頭,是全球首個第四代自動化碼頭,因為比人還迅速的“魔鬼速度”,被業界稱之為“魔鬼碼頭”。那麼,它到底有多智慧?來看看它有多像“人”就知道了。
靈活之“手”

在船舶靠泊前,全自動碼頭作業系統會依據船舶資訊,自動生成作業計畫並下達指令。
之後,巨大的集裝箱被塔吊輕輕抓起又放下,精准地放置在運輸車上,這一切操作,都是由碼頭操作員在百米外的監控室,對著電腦螢幕輕輕操控搖杆完成的。
廈門遠海集裝箱自動化碼頭上的自動化岸橋和自動化軌道吊組成了一隻只靈活的手,上百個感測器幫助它們實現精准平穩地自動抓放集裝箱,防搖防扭,進而實現碼頭內部作業完全自動化運行的第一步。
看這塔吊熟練的堆疊動作,現實版“俄羅斯方塊”既視感。
勤勞“紅細胞”

在岸橋和堆場的中間地帶,有著許多勤勞的搬運工也在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它們就是廈門遠海集裝箱自動化碼頭的最大利器——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
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簡稱無人集卡,全車僅由線控底盤和感測器組成,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
鋰電池驅動,讓它基本實現0碳排放;碼頭5G信號全覆蓋,讓它實現自行定制行駛線路;全車十餘個感測器,讓它實現全路段監控,不僅能與其他車輛並行,緊急轉向並線制動也完全不在話下。打開UC流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這一輛輛無人駕駛卡車就像人體中一刻也不停歇的“紅細胞”那樣,24小時不停地深入懸臂箱區作業,在堆場中來回穿梭,把卸下來的“氧氣”(集裝箱)從“體外”(船舶)運輸到身體(碼頭)每個需要的角落。
超級“大腦”

當然,碼頭上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碼頭中心作業系統的掌控,它覆蓋自動化碼頭全部業務環節,仿佛整個碼頭的超級“大腦”。
上到銜接港口業務受理平臺、集卡預約平臺等各大資料資訊平臺,為碼頭提供智慧的生產計畫模組、即時作業調度系統及自動監控調整等工作。
下到結合環境和船舶需求進行任務決策,給無人集卡下達任務,讓其通過智慧規劃演算法,自定行車路線,動態選擇最優路徑,並根據作業優先順序實現車輛間自動避讓和有效通行,高效率地組織碼頭現場工作。
而這一切,都只需要遠端控制中心裡的工作人員輕點滑鼠就能實現。
上世紀90年代,自動化碼頭在荷蘭橫空出世,從第一代集裝箱裝卸實現垂直自動化,到第二代、第三代逐步啟用無人導引運輸車,實現水準自動化運輸,再到第四代自動化碼頭,實現智慧化和綠色低碳的全面進步,中國從未落下腳步。
廈門遠海集裝箱自動化碼頭作為全國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自動化碼頭,如今再次成功升級,成為全國首個實現5G全場景應用的智慧碼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它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