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嘿願當美國提款機,美國目標是掏空台灣,瓦解台積電,讓台灣成為烏克蘭再版—-
[世界財神報]兩岸交流—福建特派記者山哥在廈門專訪台灣丁興華博士
Ps:丁博士簡介:中國社會科學學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臺灣東海大學管理學院碩士,

丁興華博士與山哥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之意義與影響

貿易倡議之內容:
美國貿易副代表比安奇和臺灣行政部門政務委員鄧振中繼2022年6月1日會談後,終於在2022年6月27日在華盛頓啟動舉行“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次會議,臺北駐美代表蕭美琴參與,鄧振中以視頻方式會談,會談持續4個多小時。倡議包括貿易便捷化、法規訂定原則、農業貿易、反貪污、中小企業貿易、數字貿易、環境與氣候行動、標準接軌、國營事業、對抗非市場經濟政策等11個領域,但未涉及關稅減免與市場准入等議題。美台各有盤算自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至2017年底,中美關係可說是友好了40年,美國對台關係也是若即若離、不冷不熱了40年。

自2018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始把中國當作頭號競爭戰略對手,不斷打壓中國、發動貿易戰、提高中國關稅、打壓中國的中興通訊、華為等科技公司、以及疫情甩鍋中國迄今,美國把臺灣當作棋子,對台態度變得熱情許多,臺灣當局卻異常興奮。對於“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臺灣民進黨當局視為美台關係之重大突破,臺灣民進黨倚美謀獨;美國卻把臺灣當作提款機,予取予求,為“美國利益優先”設局。美國補償臺灣美國總統拜登于2022年5月23日訪問日本東京時啟動IPEF(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包含13個印太地區國家,側重四個關鍵支柱:公平和有彈性的貿易、供應鏈彈性、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脫碳、稅收和反腐敗等議題。美國忌憚中國,拜登因東盟各國憂慮並未把臺灣納入IPEF印太經濟架構之中,但一直從各方面尋求補償臺灣。美對台施以小惠美國藉由“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為臺灣奠定一個新的里程碑。美國雖無法幫助臺灣進入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夥伴關係協議(美國在2017年1月23日退出TPP跨太平夥伴關係協議),也暫時無法讓臺灣進入IPEF印太經濟架構,但美國可以為自己口口聲聲説明臺灣加入國際組織進一步實現了諾言。對於“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與IPEF印太經濟架構,美國不需要國會表決通過,只要拜登總統的行政命令即可實現。美國覬覦臺灣台積電“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是美國表達對臺灣的重視,政治形式大於經濟實質意義,美國期望加強控制台灣民進黨當局,對克制中國有隱藏的涵義;如同美國操控烏克蘭對付俄羅斯,異曲同工。美台雙方在新科技,包括半導體和微電子、通訊及網路系統、AI高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以及航太科技等四大領域有擴大合作的機會,建立良好的制度設計。尤其美國期望與臺灣台積電的合作,台積電在全世界晶片市場的佔有率高達56%,毛利有54%,半導體制程壟斷全球9成以上,美國希望臺灣半導體供應鏈能密切靠向美國,美國希望臺灣對中國大陸逐漸疏遠。

眾所周知,美國的下一個舉措行動將會伸手進入台積電,此舉有可能掏空臺灣。美台的分歧,美國不會滿足臺灣需求目前與臺灣有邦交的只剩14個小國家,因為臺灣無法加入國際組織,臺灣當局希望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目前15國),但RCEP由中國大陸主導,臺灣不可能允許加入。臺灣更希望加入的是CPTPP,中國大陸也積極尋求加入CPTPP,CPTPP對臺灣而言更難實現。臺灣關注且迫切需求的是關稅減免、市場准入與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
而“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是消除貿易與投資障礙,但缺乏多邊貿易、缺乏關稅減免、缺乏市場開放、更沒有自由貿易協定。臺灣當局思考,若“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11項議題雙方合作順利愉快,臺灣或可成為加入多邊架構、擺脫關稅困境,作為信用的積累也說不定。“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對臺灣當局而言是入場許可的象徵意義,下一步就是“期望”正式進入IPEF(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還是未定之天。臺灣產業自求多福臺灣的經濟發展過去曾經是亞洲四小之首,如今敬陪末座。臺灣二十多年來經濟發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企業外移嚴重、勞動薪資不漲、缺乏天然資源(臺灣沒有石油、天然氣、煤礦、鐵礦、稀土、水資源等)、貿易依存度太高(出口加進口占GDP的140%)、政治紛擾內耗等影響所致。由於貿易依存度高,臺灣對外貿易量46%依賴中國大陸,臺灣民進黨當局有意擺脫對大陸的依賴,以及台獨的政治意識形態作祟,故對美國百般阿諛奉承。臺灣的中小企業仍舊面臨轉型升級的契機,為符合歐美先進國家多邊貿易的高標準,透過加入“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臺灣產業自求多福,或可做體質的提升,似乎挑戰大於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