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地无三里平变成公路四通八达,带动农业旅游发展致富—

by | 8 月 27, 2021 | 兩岸報導

贵州从地无三里平变成公路四通八达,带动农业旅游发展致富

[世界财神报] 两岸交流记者周红薇时报导

近年来,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至去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607公里。一条条公路串连,一座座桥梁架起,一条条隧道贯通,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变得四通八达。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让这里的旅游人气更旺、特色产业更丰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前段时间,随着最后一段钢桁梁精准定位到安装点,主跨1100米的贵州开州湖大桥成功合龙。这是王朝国参与的第九个桥梁项目,作为工程标段的项目经理,虽然已经从业27年,仍不免紧张,头一次碰上跨度这么大的,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现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2007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足1000公里。久困山峦的贵州,决心凿出发展的通途。

2015年,贵州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2017年,又率先在西部实现村村通公路;2020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607公里。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如今已实现华丽转身。

贵州近些年的发展,有赖于交通;交通的改变,始于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隧道。

 预计今年12月底,开州湖大桥所属的瓮开高速将彻底完工。通车后,瓮安到开阳的行车时间,将由2小时40分钟缩短到46分钟,能大幅提高当地磷化工产品的运输效率。

交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桥梁。在世界前100名高桥中,就有近半数在贵州。不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也意味着修路成本陡增。就贵州的高速而言,平均桥隧比接近50%,可理解成修一公里路的钱,在其他地方可以修两到三公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用7600多公里高速公路、2901条隧道、1.1万余座桥梁,让黔贵大地变通途。

  吃上旅游饭,村子人气旺

随着交通飞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有何变化?

村子的人气明显旺了!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角村村委会主任蔡正法脱口而出,以前根本没几家餐馆,现在小吃、餐饮店加起来有16家。去餐馆时,还能听到不少外地口音,刚开始觉得新鲜,慢慢也就见怪不怪,还越听越踏实!

变化为何这么大?蔡正法给出提示,注意到没,下了高速路收费站,150米外就是村委会,门道在这儿。

他所说的高速路,2013年底建成通车,六枝特区彻底告别不通高速的历史。

原先,北边的司机来跑车,因为没高速、弯道大,没法开过来,只好花钱请本地司机。蔡正法告诉记者,牛角村有湿地、温泉,还有特色民俗,奈何交通不便,外面的人难进来,村里的人难出去,只能守着山地,勉强过活。

如今高速直通家门口,村里的资源逐一被盘活,大伙儿吃上旅游饭

我们建起了民俗博物馆等,每年都能引来很多游客。蔡正法介绍,牛角村还顺势打造樱桃节,发展樱桃产业,辐射周边村寨,整个落别乡成了旅游景点,去年全村接待游客83万人次,收入4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922元。

村民卢龙祥原来一直跑货运,看到家乡通了高速,发展旅游,决心回来做点小生意。2016年,他支起两把遮阳伞,添几张桌子和凳子,小吃馆正式开张。4年时间,遮阳伞变成钢架遮阳棚,餐位增加到近20个,连板凳也换成了藤编餐椅。

游客一来,必点冰粉,记不清一天能卖多少碗咯。卢龙祥说,每逢周末,一天毛收入有1000多元,平时也有六七百元,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也更有奔头。 依托交通优势,十三五时期,贵州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实现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蜕变。 

 企业引进来,黔货走出去

清晨,天边刚出现一抹亮光,黔西市的一处食用菌基地里,一辆辆货车已经陆续抵达,工人们赶忙装车,目的地是1700多公里外的浙江。不到20分钟,货车开上高速;24个小时后,这批食用菌鲜品便被摆上消费者的餐桌。

鲜品的销售范围,一般不超过五六百公里,但在贵州黔西,凭借交通网和冷链物流,我们可以开拓千里之外的市场。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谈说,交通这么方便,我们还做电商,直接在基地打包发货,一年能卖上万件。

近年来,贵州逐渐发展起食用菌、茶叶、蔬菜等12个农业特色产业,种养殖规模稳步扩大。同时伴随交通网络日益完善,贵州顺势发展黔货出山,巩固扩大省内市场,大力开拓东部市场,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編輯部

五路財神報系為庶民經濟投資搭建平台"及為世界華人打造交流聯絡的管道!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