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超前部署,研发者的努力牺牲「中国新冠疫苗是怎么诞生的?」
作者:国民党副秘书长蔡政元
[五路财神电子报]记者杨劲转刊蔡政元文章—

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国疫苗研发背后的故事。向所有参与疫苗研发相关工作的人士致敬,向我们伟大的国家致敬!
2020年1月21日,武汉封城之前两天,中国科技部召开了一个会议。
当时可能没人留意这个会议,但现在回头看,这个会议真是太重要了。
因为这次会议决定:全力研发新冠疫苗。
研发新冠疫苗有五大路线:1、灭活疫苗2、核酸疫苗3、重组蛋白疫苗
4、腺病毒载体疫苗5、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欧美国家基本选择的是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有两大优点:流程简单,有效性高。但也有两大缺点:无成功先例,运输储存难。
中国也选此方向吗,还是别的?会议最终决定:五条路线同时推进。
当时也有不少人反对,觉得五路并进太烧钱,「疫苗研发非常烧钱,
而且失败率非常高,同时并进,会浪费大量资源和资金。」
为什么最终还是决定五路并进呢?
第一,正因为疫苗研发失败率高,所以才需要五路并进。不知道哪条路线会成功,但目标是确保成功。
第二,疫苗种类越多,好处越多。每种疫苗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可能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而且,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一旦一种疫苗不适用,另一种疫苗可以做为后手。五路并进非常烧钱,但中共中央指示说:「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研发疫苗?
因为最近这些年,中国吃的「卡制之亏」太多了。别的且不说,单就一个芯片,因为美国的封杀和卡制,中国好多企业受尽了屈辱和折磨。
如果中国不能研发自己的新冠疫苗,将可能面临以下几种后果。
买不到疫苗。
2021年6月4日,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发布公告:「全球75%的疫苗流向了10个富裕国家,有些穷国直到现在还没收到第一批疫苗。新冠疫苗的分配不均,可能导致死亡人数翻番。」加拿大只有3700万人,但订购了4亿多剂疫苗。欧盟只有4.5亿人,但订购了23亿剂疫苗。
世卫组织觉得不公平,就找疫苗生产国美国和英国商量,建议他们考虑一下贫穷国家,结果得到的回复是:「目前考虑重新分配还为时过早」
连一般国家购买英美疫苗都这么困难,一直被视为对手的中国就更不用说了。
只能买高价疫苗。
等自己都打完了,等盟友都打完了,等一般国家都打得差不多了,美英应该还是会考虑卖给我们,但价格绝对低不了。价格再高也得买,因为世界各国都接种了,我们不接种不免疫,就没办法完全开放,经济必然大受影响。
3、卖给你还会附加条件。
鉴于以上三点,中国必须研发自己的疫苗。路线一定,科技部立马领头成立了「科研攻关应急项目组」。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小组,这个至今连名字都不为人知的小组,为疫苗的诞生真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这个小组肩负两大任务。第一:组建研发团队。「5条疫苗研发路线,
每条至少要保证有2~3个科研团队进行攻关。」这个任务看起来简单,但其实超难。小组在春节之前,连夜致电46家疫苗生产企业,结果只有几家有研发意愿。为什么不愿?因为研发疫苗风险太大,「2003年的时候,就有企业投入巨资研发 SARS疫苗,结果疫情很快结束,投入了这么多钱,连个水漂都没打出来。」这次尽管有国家资金支持,但自己毕竟也要猛掏腰包,所以很多企业还是心有余悸。但在小组的游说下,很多企业最后都选择了民族大义,「就算投资打水漂,也义不容辞。」
第二个任务:统筹协调。每条路线都有多个科研单位参与,有高校,有科研院所,有高科技企业,有顶级国家学术机构,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这么多单位要想形成合力,统筹协调极其关键,
「有什么问题,就得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服务,就得提供什么服务
所以从1月23号开始,连续七个月,这个小组没有休息过一天,
小组组长赵振东,每天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句话:「太慢了,应该再快一点!」
2020年9月16日,因为劳累过度,在北京首都机场,53岁的赵振东,
倒下去就没有醒来。这般付出的,也不只是科研攻关应急项目组,

还有各科研单位。大年初二,中国生物集团董事长杨晓明,指示子公司北京生研所:「选择一个现存的车间,升级改造成灭活疫苗生产车间。」
北京生研所所长王辉请示:是否马上将原有东西拆掉?」杨晓明:「等一天再说。」为啥要等一天?因为反对声音太多,「建一个P3车间,投资上10亿,如果疫苗研发不成功,或者疫情像SARS那样很快结束,这么大的投资打水漂,谁负责?」杨晓明想了一夜决定自己来负责。他致电王辉:「拆」!仅用了60天时间,北京生物所就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车间。两个月后,北京生物终于成功研发出了灭活疫苗。疫苗出来了,
必须找到足够愿意接种的人,才能通过疫苗的测试。
谁敢冒生命之危充当第一批小白鼠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武汉生研所所长段凯,武汉血制副总李策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
站了出来。这四个被称为「新冠疫苗四君子」的人,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自己研制的疫苗,自己都不敢接种,让别人怎么敢放心接种?
不当小白鼠,难道要别人来当?」在「四君子」带动之下,中国生物138名干部,接着加入了试验团。其实不只是中国生物,其他研究团队都一样,
几乎都是领头人和董事长打了第一针。比如院士陈薇,她也是第一个接种自己研发疫苗的人,她说了这么一句话:「虽然大量实验证明疫苗是安全的,但面对未知的第一次,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先上,如果牺牲了,也就我一个人。」正是有中央的不惜代价,正是有部委的前瞻规划,
正是有企业的民族大义,正是有科研单位的不舍昼夜,正是有很多人的舍生试药,中国才有了多款疫苗的诞生。灭活疫苗路线,走出了国药生物和科兴。腺病毒载体疫苗路线,走出了康希诺。重组蛋白疫苗路线,走出了智飞。核酸疫苗路线,也有两款mRNA疫苗艾博沃森,进入了2期及3期临床试验。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拥有全路线新冠疫苗的国家。这是浪费么?不。全路线不是多余,而是协同和互补。
目前,新冠病毒已出现多种变异,拥有全路线疫苗的国家,将成为一种独特的优势。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接种了近11亿剂疫苗,这些剂量占了全世界注射的40%。与此同时,中国还向国外提供了4亿剂疫苗。
在很多国家买不到疫苗的时候,中国人却有5款疫苗可以选择。
不仅有五种疫苗可以选择,而且还是全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