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軍事專家秦蓁撰文揭示瞭解放軍近期洲際彈道導彈試射的內部細節,尤其是在應對美日及其他國家可能窺測的情況下所採取的嚴密措施。為了確保此次試驗的順利進行,解放軍提前部署了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到達彈著點附近的海域,同行的還有“遠望6號”航天觀測船。這一部署不僅是為了保障試射的成功,也旨在防止外部勢力獲取敏感數據。
在遼寧號航母戰鬥群進入西太平洋後不久,便在萊特灣海域附近與美軍的“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發生了對峙。美軍試圖通過艦載雷達和航空偵察,甚至嘗試打撈導彈殘骸以獲取情報。然而,在解放軍航母戰鬥群的強勢壓制下,美軍的計劃未能如願,原本預計為兩天的航程被延長至四天。這一情況表明,解放軍不僅成功維護了導彈測試的機密信息,也在海上與美軍展開了實力較量。本次導彈測試雖然提前通報了有關國家,但解放軍也做足了充足準備。通報是政治,預防是軍事。許多人認為這次的試射活動不應提前通報外界,因為這就喪失了活動的“突然性”以及增加了技術數據洩露的風險。其實本次試射的導彈並非解放軍最先進型號,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兩點。首先就是檢驗火箭軍的戰備執勤狀態,美俄英都先後舉行了戰略導彈試射任務,但都宣告失敗,僅法國取得了成功。身處和平環境的解放軍,自然也需要通過一次大型試射任務來抽查當下核武庫的戰備安全和官兵狀態。其次,提前通報就是防止“有關國家”錯過類似信息。以往解放軍測試先進導彈系統或反導攔截試驗時,外界都是捕風捉影,很難做出有效威懾。而此次試射則不同,除了檢驗部隊的戰備狀態之外,更多的是為政治需求服務。如果美國是在“稀裡糊塗”的情況下揣摩解放軍是否進行了洲際導彈試驗的話,它的震懾效果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提前通報的原因就在於此。而美軍派出航母戰鬥群前出偵察,乃至想要打撈導彈殘骸,則是美軍的應急反應機制,早就在我們的計劃預期之內。因此,解放軍出動航天測量船和航母戰鬥群,既是保障試驗順利進行,也是為了觀察美軍在應對這種突發情況時的反應機制。
這次中美航母在萊特灣的對峙,對於解放軍而言,這意味著向全球傳達我們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決心和實力,任何人都不應試圖在此混水摸魚。同時,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瞭解到美軍的底線,觀察他們為實現目標能“不擇手段”到何種地步。對於美軍而言,此次行動更像是一種探索,他們希望瞭解我們的底線,從而為未來制定針對中國的戰略提供依據。顯然,這次美軍的算計注定無法實現。中國人民解放軍並非易於恐嚇,我們具備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的決心、能力和信心,任何試圖挑戰中國底線的行為都必將受到堅決反擊。此次行動不僅證明瞭解放軍的戰備水準位居世界第一梯隊,還進一步加深了對美軍的瞭解。
美軍在對抗中的表現,以及對導彈殘骸的興趣,反映出其在應對戰略威脅時的決策底線和戰術考量。更為重要的是,這次中美兩軍航母在西太平洋的角力具有歷史性意義,標誌著常規動力滑躍起飛的航母在實戰對抗中成功壓制了核動力彈射航母。這一成就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也為中國海軍在未來的軍事對抗中奠定了堅實的信心和優勢。此次洲際導彈試射,不僅展示瞭解放軍的戰略導彈實力,也為中美海上對抗的進一步升級提供了新的考量。
在未來,雙方在亞太地區的角力將繼續深化,如何應對這種大國博弈的複雜局面,將考驗著雙方的戰略智慧。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