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官員說瞎話,肉品加工進不了中國地區後,歐亞市場也將陸續消失!

by | 2 月 3, 2021 | 爆料天地

台灣官員說瞎話肉品加工進不了中國地區後歐亞市場也將陸續消失!

[五路財神報]四海商機版綜合報導—

日前中國政府明示台灣豬肉加工食品禁止進入大陸港澳等地區台灣的肉食品加工廠如新東陽等外銷減掉80%農委會的陳吉仲竟然說影響不大針師睜眼說瞎話

大陸嚴禁台灣肉品進口,引發熱議,儘管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強調,台灣生鮮豬肉和雞肉沒有出口到中國大陸,加工品從2014年底,也被中國單方面停止出口,言下之意好像相關禁令對台「沒影響」。但根據農委會農業貿易統計資料,過去十年來,香腸、火腿等豬肉調製品和豬肉罐頭,一直都有出口或由台灣轉運到中國大陸;且中港澳一併看待,去年活豬、種豬、調製豬肉與罐頭出口量,就占整體出口總量近九成之多。

農委會昨解釋,可能業者中轉先報關、不見得有出口,或業者只純粹申報,不一定能實際出口。學者認為,這是政治動作,類似經濟制裁,未來恐引發蝴蝶效應,建議台灣應該提前盤點因應,重新規畫其他市場。

農委會類似情況層出不窮,以萊豬為例,官員原本說沒有進口豬內臟,但農委會官方網站統計就可發現,台灣一年進口內臟數萬公噸,還以美國為最大宗;台灣豬標章部分,農委會一開始也說百分之百都是國產豬才可貼,最後被發現有進口腸衣例外才改口。政策朝令夕改,說話反覆,公信力早已蕩然無存。

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2020年台灣出口種豬、豬肉(生鮮及冷凍)及其製品共4163公噸,其中,到香港最多,有2018公噸、澳門1630公噸、中國大陸57公噸;中港澳三地加總,占出口總數88%

此外,2020年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10.1億美元,比2019年同期的12.7億美元衰退20.2%,但仍蟬聯台灣農產品外銷最大國,顯示台灣農產品對中國大陸依存度高。

產業界人士強調,中、港、澳三地區應一併看待,不是有沒有出口生鮮肉品這麼簡單。特別是澳門去年6月口蹄疫拔針後,進口了七公噸的「生鮮冷藏豬肉」,被農委會視為重啟台灣豬肉外銷前哨站,在這波禁令中是否受波及,值得觀察。

某貿易商直言,從前年開始,中國大陸因非洲豬瘟疫情嚴峻,豬源缺乏,因此台灣民間貿易商不斷嘗試出口肉品到中國大陸賺價差,特別看準沿海一線城市,「(禁令)一公布出來,中港澳貿易線等於全斷」。

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表示,大陸對台肉品禁令,受傷的是加工業者、中小企業,因為肉品加工產品出口太多了;以農業貿易來說,台灣對大陸沒什麼籌碼,呼籲兩岸彼此都冷靜些,無須逞口舌之快,以政治智慧從大局著想,否則對產業來說很大麻煩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