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台灣農產品、養殖業、五金機械、化工、紡織業等將禁止進入大陸、台灣這些行業的業者趕快改行,否則將走上衰敗,但台灣政府能換手,可能還有點轉緩餘地-

by | 12 月 17, 2023 | 華人世界

今後台灣農產品、養殖業、五金機械、化工、紡織業等將禁止進入大陸、台灣這些行業的業者趕快改行,否則將走上衰敗,但台灣政府能換手,可能還有點轉緩餘地—

財神報華人世界—即時報導

台灣將回到蔣經國時代,大陸取消惠台政策,今後台灣對大陸的市場只有望洋興嘆!

長期以來中國大陸都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以去年來說,台灣對外出口當中有百分之三十八點八銷往大陸;進口部分有兩成來自對岸。去年大陸從台灣進口兩千三百八十點九二億美元,大陸對台灣出口八百一十五點八七億美元,去年兩岸貿易的順差就高達一千五百六十五億美元;二0二一年的數字更可觀,台灣對大陸的順差超過一千七百億美元。

去年台灣整體順差金額為五百一十九點二億元,大陸早已是台灣最大的順差來源地,如果沒有與大陸的貿易往來,台灣對外貿易已轉為逆差。對於以經貿起家、過去被國際譽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來說情何以堪。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於二0一0年六月簽署,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目前只要兩岸關係一有變化,ECFA存續問題就會立即浮上檯面,但多年來台灣方面因ECFA而獲得的好處,是遠大於中國大陸。

台灣享有ECFA較多的貿易紅利,在早收計畫下,中國大陸五三九項產品對台灣零關稅,雖只約占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六分之一,及台灣總出口的百分之五,依據我國海關統計估算,自民國一00年至今年四月,我方輸往大陸產品累計節省關稅約九十六億美元,主要是中小企業受益,ECFA可說是對台灣效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在早收計畫下大陸產品也有二六八項可以零關稅輸台,但台灣卻長期享受貿易順差。以去年為例,大陸早收出口八十七億美元,遠低於台灣早收出口二0四億美元。中國大陸商品進口到台灣跨地區,多年來也僅節省約十億美元關稅。

ECFA簽訂後,大陸具體讓利,五百三十九項早收清單中,其中農漁業共十八項,這些產品銷往大陸,從二0一三年起享受零關稅優惠。

事實上兩岸在ECFA早收清單項目上並不對等,大陸方面同意將我方十八項農產品列入早收清單,貨品貿易的項目則有石化、運輸、機械、紡織等五百二十一項。然而,我方開放大陸農產品的項目為「0」,在貨品貿易部分,只開放石化、運輸、機械、紡織等二百六十七項商品,相關商品於一0二年一月一日起已降為零關稅,由於兩岸並非對等開放,大陸方面也一直認為ECFA早收清單是釋出善意讓利給台灣方面。

中華經濟研究院指出,早收清單是雙方針對兩岸經貿及產業特性作出務實的安排,特別是涉及的工業產品在項目數、金額、比例,以及涉及的服務業別開放,是充分考量彼此的需要,也考慮到彼此經濟規模的懸殊差異,儘量不影響台灣的弱勢產業和中小企業,充分體現「經濟利益最大化、負面影響最小化」的原則。

依據中華經濟研究院之研究結果顯示,簽署ECFA後對台灣GDP、出進口、貿易條件、社會福利均呈現正成長,對總體經濟有明顯正面效益此外,簽署後對台灣的利益還包括取得領先競爭對手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勢。

在零關稅的吸引下,台灣也成為外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先合作夥伴及門戶,吸引外人來台投資,有利台灣經濟結構轉型,且後續一旦中國大陸大部分工業產品關稅降為零後,藉由兩岸直航之便利性,有助於整體供應鏈根留台灣,也有助於在大陸的台商增加對台採購及產業競爭力,加速台灣發展成為產業運籌中心。

民進黨長期以來將ECFA宣傳為「包著糖衣的毒藥」,也造成兩岸民眾對彼此都抱持著負面的態度,尤其太陽花運動提出,必須先建立「海峽兩岸的協議監督機制」,造成當時兩岸協商的停滯,服貿協議也完全受阻。劉大年指出,民進黨完全執政近八年來,相關機制卻完全沒有通過立法,且因兩岸關係不佳,相關協議是根本就談不下去了。

劉大年表示,回顧二0一二年時,中國大陸服務業僅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百分之四十三,遠低於與其發展程度相近的國家,中國大陸服務業當時的競爭力普遍不強,亦不夠國際化,在WTO架構下開放幅度也不高。由於服務業具有重要的文化內涵及地域特性,西方企業難以提供,台灣在中國大陸服務業市場具有發展潛力。

中國大陸當時對於台灣在文創、運輸、電信、醫療、金融及旅行業等都計劃進一步開放,甚至部分項目高於對香港業者開放的標準,對台灣企業拓展中陸市場一定有所助益,但是,在協商受阻的情況下,最後我們並沒有得到這令人期待的結果。劉大年指出,未來若兩岸有機會重啟服貿協商,則對岸可能不會滿足於現有版本,而會要求更多對等的自由化;所以台灣也必須先做好因應開放的準備。

前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月前也投書媒體指出,ECFA只是一項「架構」協議,其下還有投資、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等四項協議必須陸續完成,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以「黑箱作業」、「出賣台灣」等莫須有的理由,在立法院掀起反服貿浪潮、引發太陽花運動,迫使服貿協議中挫。服貿受阻後,正在協商中的貨品貿易、爭端解決兩協議亦隨之中止,同時切斷了我國與重要經貿夥伴洽簽經貿合作協定之路,台灣也被阻絕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之外,對台灣經濟發展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