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村落門頭溝永裕村劫後餘生記,人作孽氣候發飆,一覺醒來回到解放前—

by | 8 月 3, 2023 | 華人世界

北京古村落門頭溝永裕村劫後餘生記人作孽氣候發飆一覺醒來回到解放前—

財神報華人世界—即時報導北京大水災實況—

北京門頭溝永峪嘴村被洪水襲擊48小時之後,一片狼藉,樹倒屋塌,被大水沖的汽車橫漆豎八,仿佛這個村子經過了一場死劫、

8月2日,上午十點多,在水峪嘴村路邊,來自河北承德和張北的兩個中華志願者協會的救援隊伍一行十三人,遇到了老人的家屬。老兩口生活在山上的舊村,背後就是京西古道景區,這裡因此也有了“京西古道第一村”的稱號。他們的一位孫女擔心,山上還有爆發山洪的風險,下山的公路已經斷了,真有什麼急事,他們沒法把老人接下來。過去兩天,他們都是爬山上去送吃的。

上山的路並不容易,大水帶著巨石衝垮了公路。村子裡的路也被泥沙和積水填滿,汽車、電動車傾斜陷在胡同的淤泥裡,有的已經面目全非。過去幾個小時,救援隊往返了幾次,都是為了護送類似情況的老人下山。

三十分鐘後,兩位老人住的屋子到了。救援隊原計劃用擔架把他們抬下來,見面後發現,其中一位老人體重偏重。他們臨時和家屬商量,幾人合力攙扶著體重大的老人,另一位體重較輕的、偏癱的老人交給家屬抱著走一段。

偏癱的老人有點喪氣,躺在床上念叨著“等死算了”。她的家人在一旁勸著,“這都是來救您的人”。老人點了點頭,不再說話。家裡人看著她蜷在擔架上的樣子哭了起來。

轉運的路上,流水不斷、腳下濕滑,老人在兩個救援人員的攙扶下,一點點往前挪。幾分鐘後,大路斷了,只能從那些半毀的圍牆、院門找縫隙穿過去。最難的是鐵道下面的一段路,連續兩個近六十度的斜坡和濕滑的泥土、石塊,讓救援隊六個青壯年人抬一個老人都變得無從下手。

一隊在鐵路上疏散滯留旅客的部隊官兵停下來幫忙,救援隊從山坡上把擔架慢慢地滑下去,下麵的一排戰士托住,救援隊再小跑著,從另一邊滑下去,接過擔架,來回三四次,終於離開了最危險的陡坡。

一個小時後,兩位老人被帶到了水峪嘴村山下的平坦地帶。在洪水過境兩天后,這裡現在是安全的,也是忙亂的。

通向水峪嘴村的大橋圍欄已經被洪水捲進了幾百米開外的村子裡,留下光禿禿的橋面,連接起這個“京西古道第一村”和外面的世界。村兩邊原本結實的水泥路大面積塌方,救援隊一直提醒路過的人要靠右走,左邊挨著河,“底下已經空了”

進到村裡,到處都是大片大片的淤泥卷著垃圾桶、電動車、樹枝、車和斷裂的牆壁。還有很多人家裡都灌滿了淤泥。8月2日上午九點,六十六歲的馮建打開家門,一腳踩下去,泥水直接淹沒了他的腳踝。

已經看不出這是有人住過的家。衣櫃、洗衣機、熱水器交錯陷在泥中,冰箱躺倒了,散落出半個西瓜、幾瓶調料。當他想要挖開一片泥,挪出一個落腳地時,很快,就又會被泥漿填滿。牆壁上甚至都掛著泥,淤泥的痕跡已經蔓到了他貼在高處的新年“福”字上。

有對夫妻並不確定自己作為租客是否能得到賠償。兩三年前,他們來到北京,在門頭溝的工地做活,房租每個月一千多元。7月30日那天,他們撤離了,沒想到雨會這麼大,什麼東西都沒帶走,就穿了一雙拖鞋出來了,住在幹活的工地上。再次回來,家裡什麼能用的都挖不出來了。

鄰居問馮建,他山上的老房子怎麼樣了?他說,“打河裡嘍”。今天早上四點多,他上了一次山,六間房子都看不見了。好消息是,他養的是那十三隻雞,兩隻鵝、八隻兔子、一隻狗都還活著,他感歎,“這動物還真(靈)”

在肉眼可看到的範圍內,他們居住的這一片,有四輛汽車淤積在泥潭裡,幾輛車甚至被卡在二樓的外掛臺階上,還有幾輛電動自行車、電三輪已經被淤泥埋了一半;另一處才蓋了兩三年的院子的大門已經被衝垮、脫落了;旁邊一處正在建的房子邊上的一輛挖掘機也被困在了淤泥裡。

一位水峪嘴村的村幹部正坐在沒有沖塌的牆壁上,望著自己的屋子,他的家在胡同中間,淤泥深,很難進去。在他身後,一汪積水裡來來往往的都是人,他們從家裡出來,借水洗腳、沖鞋。這位村幹部說,7月30日開始疏散大家離開的時候,有很多人不願意走。當時主要是轉移老弱病殘和失能人員,其他人能投親靠友的,就去投靠親友,剩下的人就安排在了京西古道上面的民宿。

沒想到會下這麼大雨,其實有僥倖心理。”——站在他旁邊,那天沒有第一時間撤離的一位村民接話說道。她慶倖,自己還是在大水漫過前離開了。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也來到這位村幹部旁邊,哭訴家裡損壞了很多東西,打聽什麼時候可以回家,他安慰老人,“人沒事兒就好,人活著,什麼都有了”

時間回到兩天前,很多事都是出乎意料的。

水峪嘴村是個有名的古村落位於北京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村落從永定河向山上蔓延,全村200餘戶近600名村民。借助“京西古道第一村”的美譽,2006年水峪嘴村開始發展旅遊業,200多戶人家從海拔數百米的山澗溝壑遷下山。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村子告別採礦業,成了一個兼具自然風景和文化氣息的旅遊地。像鄭娟一樣,很多藝術愛好者也來村裡采風甚至定居。

更多沒有找到住處的村民,還在向更高處爬。暴雨來臨前,山頂京西古道景區的酒店就成為了一處集中安置點,7月29日,沿著河道居住的一批老人,被轉移到了這裡。比如腿腳不便的周紅,他家的四層樓房離永定河很近。那天是鎮政府的幹部挨家挨戶敲門,把他們轉移到了山上。

但這處“制高點”也並不安全,山洪來的時候,景區裡停著的幾輛車被沖走了,洪水也朝著酒店裡面灌,村民把能搬得動的桌椅都抵在門上。最終還是有水和淤泥進到了酒店一層,二層也在漏雨積水。

周紅和一批村民又從景區轉移到附近的一片別墅區。打開抵住洪水的門,周紅才發現外面已經是一片汪洋,“小夥子站著,水都到大腿根了”。周紅轉移的時候沒有帶輪椅,最後她是被老伴背著去了別墅區。

剛過晚上8點,水峪嘴村那處在廢棄醫院裡的安置點,已經看不見什麼亮光了。提起斷電的話題,一位元村民緊張地意識到,手裡的電筒是最後的光源,她立刻把按鈕撥到最小的檔位,過了一會,徹底關掉了手電筒。一個突然出現的充電寶打破了有些低沉的氣氛,幾個手機沒電的村民都圍了過來,他們著急和家人取得聯繫。

每個人都有自己記掛的事情,張麗的孫子被父母從安置點接走了,“還是擔心這裡不安全”。旁邊一個村民念叨起自家的大黃狗,因為狗糧被沖跑了,也不好帶寵物來安置點,就把它送給了路過的救援隊。

編輯部

五路財神報系為庶民經濟投資搭建平台"及為世界華人打造交流聯絡的管道!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