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玻璃大王,社會大慈善家、民間教育家—福清人曹德旺奮鬥創業的故事—
[世界財神報]華人世界 本報特派員徐慈蓮專訪[附視頻]—-

廈門市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廖志南、偕台灣致公文化總會交流部徐慈蓮部長等一行,來到位於福州市閩候縣的福耀科技大學拜訪大首善曹德旺先生。雙方進行了友好交流,兩岸交流溫馨而樸實。
曹德旺先生首先表示了對臺灣代表團的歡迎,接著講述了因為自己沒讀過大學,所以決定自掏腰包建大學,以及白手起家、艱辛創業的歷程。
曹德旺說:一個釣魚的人釣上了魚,然後再把魚放回河這是享受釣魚的過程,
他也是享受這個人生賺錢的過程,所以他的錢全部回饋給社會。
他說他現在是個工頭,就是把這個學校建立好,就是他的責任。
小時候沒讀書,受人欺負,他白手起家,今天他成功了
但是對所有的人,他有責任把他賺到的錢回饋給社會。
他現在就是把福耀科技大學辦好,主要是培養科技人才。
中國強必須科技強。科技強,中國一定強。辦學校也是百年樹人的事情
所以一切都是他親力親為,就像工頭一樣,每天在工地監工。

1946年,我在上海出生。父親曹河仁是個生意人。他在1935年以前的幾年曾在日本學做生意,賺得了10萬日元。
他的老家是福清,有福清人的堅忍不拔的個性 曹德旺靠骨氣和志氣打造了這片產業,因為小時候家貧,我9歲入學,14歲就輟學了。
曹德旺進入了玻璃行業,帶出了一支隊伍,創造了今天的成就。
1976年,在父親的堅持下,我回到福清高山鎮異型玻璃廠當採購員。也因為這個工作,才有了後來的福耀。高山鎮異型玻璃廠從創辦起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對玻璃廠的情形,我非常瞭解,這是一個能賺錢的企業的。因此,1983年4月,我向鎮裡承諾,到年底上交6萬元利潤,上交剩下的,我拿40%,高山鎮政府拿20%,其他作為固定資產,最終我沒掏一分錢就承包了玻璃廠。我一年內把水錶玻璃銷量從幾十萬片變成了200萬片,工廠淨利20多萬元,我個人賺了6萬元。
曹德旺有一個“中國夢”1986年,我40歲那年,我們籌備生產汽車專用玻璃。我的思路是吸引資金、形成產品、然後把產品推向市場。因為當時國家鼓勵汽車零部件國產化,我們作為專業汽車玻璃製造廠(還沒生產),意外獲得了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的投資。其實,我們最大的難題是產品,我們沒有生產汽車玻璃的成熟技術和人才,和外商比我們連入門的資格都沒有。因此,那段時間我們滿世界找技術。聽說上海耀華玻璃廠有一套舊的汽車玻璃設備圖紙時,我們連夜趕到上海,花了2萬元買下全套圖紙。緊接著,我帶隊到玻璃製造設備最先進的芬蘭考察,弄回了一套當時國內還沒有的先進機器。
經過多次調試,從芬蘭引進的機器最終生產出合格的汽車玻璃,成本不到200元,售價2000元。這比市場上的日本貨便宜了很多,但已經是不可思議的暴利了。我們的產品主要供應維修市場,非常熱銷,1986年我賺到了70萬元,1987年賺到了500萬元。因此,有人說,“曹德旺不是在做玻璃而是在印鈔票”。我認為,這是我這一生第一次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方向決定結果。追求的目標端正了,就決定了你的進步。
曹德旺非常重視技術革新,這是福耀集團都浮法玻璃自動化生產線。
1987年,我牽頭成立了福耀玻璃。然後,福耀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汽車玻璃的成本從不足200元降到50元,零售價也一降再降,但還是暴利。很快,國內的企業蜂擁投資汽車玻璃,維修市場進入惡性競爭。1993年,我們痛苦轉型,主攻配套市場,成為一汽捷達、二汽雪鐵龍、北京切諾基等84家汽車製造廠的汽車玻璃配套商,擁有國內4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也是在那一年,我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是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越是閱歷增加,越是發現父親的話是多麼的正確。是專心、用心、恒心才有了福耀的今天。當然也有正心、善心和憐憫心,我們才能在慈善事業上做了些事情。我一直覺得,做慈善不存在誰感謝誰,沒有貧困弱者需要你説明,你想積功德做好事還沒有這個機會,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