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翁山蘇姬租給中國科科島,東扼麻六甲、西控印度洋,氣死印度,急死美國—

by | 11 月 23, 2022 | 華人世界

緬甸翁山蘇姬租給中國科科島東扼麻六甲西控印度洋氣死印度急死美國

[世界財神報]華人世界專題報導

作為海運大時代,港口的作用,簡直太大,目前我國為了能源運輸的便捷與安全,除了自己修建港口以外,還在印度洋上租用了不少港口。而今天的大主角科科群島,也是其中之一,那麼科科群島究竟有多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讓印度那麼緊張呢?

自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積極融入全球化,不斷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逐漸形成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模式。即從世界各地運來工業原材料、能源,在中國進行加工後,製成工業商品,銷往世界各地獲取微薄利潤。為了從融入全球化的參與者,晉升為全球化規則的制定者。為了中國不再掉入中等收入群體陷阱中去,更是為了帶領第三世界人民擺脫貧困的困擾,在昂山素季主政時期,中國租借了友鄰緬甸的科科群島。以保障國家未來的長遠發展。可這卻引起了印度的高度關注。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科科群島會引發滔天巨浪,讓印度如臨大敵,坐立不安呢?

想要搞清楚印度的強烈反應首先要瞭解科科群島的地理位置。別看外界將這塊地方稱之為群島,其實在地圖上這地方只有芝麻般大小。面積為21.56平方公里,其中稍大一點的主島大科科島外表形似一根金箍棒呈南北向,面積也僅有14.33平方公里,小科科群島則為6.08平方公里。但千萬別拿豆包不當乾糧,中印雙方都將視線彙聚在科科群島上,自然是有它的價值所在。原因也很簡單,科科群島正好位於印度、緬甸兩國的中心之處,扼守著中國海上能源通道必經之處——麻六甲海峽。科科群島向西緊靠孟加拉灣,東臨安達曼海,南邊隔著科科海峽與印度屬下的安達曼群島遙相呼應。

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1/3的國際貿易貨物,1/2的石油貿易都必須經過麻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中國也不例外,自身40%的石油供應來自外部,其中經過麻六甲海峽的占比達到80%。一旦遇到緊急情況或者處於戰爭狀態,麻六甲海峽被封鎖,那麼屆時對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將會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甚至會威脅到社會穩定,造成政治動盪。如果將麻六甲海峽比作中國能源輸送通道的咽喉,那麼科科群島就好比是這個咽喉上部的食道口。科科群島在我國手中,會對麻六甲海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

有人會提出疑問,不從麻六甲海峽運輸石油或者貨物可行嗎?這就要牽扯另一個問題——中緬陸上石油管道。緬甸位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三個地區的交匯處,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理位置,尤其是緬甸的西南方向,瀕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並且緬甸長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度影響,是中國的傳統友邦,和中國的關係總體上處於良好的階段居多。

對中國而言,緬甸的重要之處在於是中國貨物以及進出孟加拉灣和印度洋的重要陸上通道,更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兩大路線之一。在2015年,中國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白皮書一文。其現實背景是中國經中亞、南亞通往西半球的其他線路距離核心地區太遠,而且交通和物流的費用也比經緬甸更高。

緬甸這個軍人主政的國家考慮到中亞各國的政治局勢不明朗和中東地區的混亂,難免會再次出現古代絲綢之路中斷的現象。俗話說,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於是經孟加拉灣過緬甸若開邦的皎漂港口到昆明這條輸油管道便應運而生。中緬油氣管道合作項目的總投資額高達數十億美元,根據中國石油公司的資料和規劃,早在2010年,在選定的緬甸港口建設30萬噸原油碼頭和可以儲存大約60萬立方米的巨大油庫,實現每年可以輸送2000萬噸原油。

中緬油氣管道合作專案管道終點昆明建造一座大型煉油廠,率先的一期計畫達到煉油2000萬噸/年,建成油氣管道的實際作用會大大緩解中國對麻六甲海峽的依賴症。而科科群島正好在若開邦皎漂港口的左下方,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的中心,對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有著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目前我國已經在島上修建一個有著觀測功能的雷達中心,同時在大科科島上修建了一條2900多米的飛機跑道,可以起降各種型號的戰機進行軍事任務。可這卻刺激了印度的敏感神經,印度媒體不斷渲染、造勢中國租借科科群島對印度安全的威脅。

印度的東向政策朝做個大國夢

印度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自二戰結束後心懷大國夢想,提出了東向政策。其初衷是以經濟目的為主,以此深化和東盟的經濟合作,吸引外部資本加快印度國內經濟發展,借鑒東盟尤其是新加坡的先進經驗實現現代化。時過境遷,隨著莫迪的上臺,印度國內民族主義者逐漸佔據主流地位,美國的重返亞太等等原因使得動機發生了改變。東向政策變成擴大自身在東盟的影響力,繼而成為南亞地區實際上的霸主地位,此政策從一個單純的經濟目的轉變為政治軍事目的。

雖然印度國內矛盾重重,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霸主的國家不是偉大的國家。

印度歷來把印度洋稱作我們的海,又信奉馬漢海權地緣理論基礎上的西方軍事安全政策,把保衛太平洋和地中海兩線中間的印度洋的海上運輸線當作一項極其重要的戰略任務。印度把印度洋當作自己的勢力範圍,這自然和中國產生了摩擦,雙方的焦點都盯上了緬甸這個關鍵國家。

雖然印度和緬甸的關係這些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兩國的貿易量卻只在緬甸貿易總量的7%,同時緬甸僅有3%的進口總額來自印度。和中國相比當真是小巫見大巫,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則是印度國內的工業水準太低,只能向緬甸出口醫藥用品和科技技術含量不高的低端工業產品,比如小型的電子產品等等。類似大型機械設備和家電產品以及汽車手機日常生活用品則大量來自中國地區。因此印度在緬甸國內的影響力遠不如中國,所以印度開始揚長避短,選擇另一條道路,即軍事方面同中國競爭。

印度為了確保自己在印度洋沿岸國家的絕對優勢地位,施加在緬甸的政治影響力,先從安達曼海入手。設置了面向孟加拉灣的海軍東部司令部,還在安達曼群島佈置了基地群。

安達曼群島

印度海軍還從法國引入了常規潛艇,潛艇數量從16艘增加到24艘,相繼與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行聯合軍演。中國租借科科群島並在島上建立雷達監測中心,本意是保護運輸石油商船的正常航行。由於科科群島在地理概念上本就屬於安達曼群島的一份子,印度早就想趁合適的時機奪取科科群島。緬甸當時的執政者昂山素季看出印度的狼子野心,但又困於自己的實力不濟,單單僅靠自己的力量是保衛不了科科群島,只好向外界求援,這恰好符合中緬兩國的現實需求,於是一拍即合,有了租借科科群島的合約。

其實印度和中國雖然存在領土爭端、產業競爭等諸多問題,但是在核心問題,比如在國際規則的制定上,雙方的矛盾並沒有達到不可調和的境地。這和中美關係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中美之間的矛盾可謂是水火不容,此進彼退,這才是中國面臨的主要矛盾。中國在科科群島的作為皆是為了國內能源安全的需要和民眾日常生活,只是單純為了保護商業通道的順利運輸。至於中國在印度洋的港口佈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突破美國及其盟友精心設置的第一島鏈,為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做好萬全準備,兵法有雲:不謀全域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世。外界稱之為印度洋珍珠鏈計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4個出海港和1個中轉站。

4個出海港分別為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孟加拉的吉大港、緬甸的皎漂港、緬甸的實兌港;1個中轉站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所以科科群島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保護皎漂港。只是這個珍珠鏈計畫本意是為了應對美國的封堵,卻不巧在地圖上對印度形成合圍之勢。所以奧巴馬上台以後強推印太戰略,投資資金給印度媒體,頻繁出訪印度,和印度總理莫迪會晤,在印度宣傳中國的戰略威脅,這才鬧出軒然大波。用腳後跟都能想明白,中國崇尚和平,在還沒有完全擺脫美國的威脅的情況下,更不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地方同時製造漣漪。再者說中國對外的軍事部署都是為了國內經濟的正常運行,和印度側重攘外的想法截然不同。因此印度媒體確實是多慮了,中印雙方應該摒棄前嫌,攜手共同開發印度洋造福兩國百姓才是上策。印度應該放棄霸權思維,和平才是正道。

編輯部

五路財神報系為庶民經濟投資搭建平台"及為世界華人打造交流聯絡的管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