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磁后余二妹的故事,親手建慈宮、老來造奇建—

by | 7 月 16, 2022 | 華人世界

景德鎮磁后余二妹的故事,親手建慈宮、老來造奇建—

[世界財神報] 華人世界 轉刊報導附視頻—-

景德鎮的日子對於余二妹來說像是在大學中學習,她進入了景德鎮藝術瓷廠,與眾多的制瓷同事交流學習。隨著她的制瓷技術的提高,她開始著力讓中國陶瓷工藝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改革開放給予了余二妹一個寶貴的機會,她找準時機下海經商,建立的自己的陶瓷廠。但是余二妹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自己首先是一位制瓷匠人,而後才是一名商人。所以,她對自己工廠的產品品質進行嚴格把控,精益求精。她的努力也迎來的回報,公司運營蒸蒸日上,其產品遠銷俄羅斯、泰國等國。但是對於余二妹來講,產品不僅是用來交易的,它們就像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孩子,所以自己廠裡製作的瓷器她都會進行收藏。

幾十年過去,她居然收藏了60000件之多可只是收藏產品並不能填補她內心的空虛,她已經不是小姑娘了,經歷了幾十年的制瓷人生,已經名利雙收的她越來越想著要做些什麼給予制瓷事業,哪怕是傾家蕩產,哪怕是受盡苦難。

建造“瓷宮”的歲月終於,她似乎看到了自己想要做什麼。她去天津出差的時候看到了一座“瓷房子”,她被其驚豔,但是心中總覺得好像缺些什麼,是什麼呢?忽然,她猛地想到“景德鎮作為世界有名的瓷都,居然沒有一個像樣的瓷房子”。她真正開始實施這個建造“瓷宮”的計畫的時候,已經80歲高齡。對於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這項大工程簡直是天方夜譚。就算是年輕人也不敢輕易去實施這麼大的計畫。

她自己的體力,精神已經不像年輕的時候,她作為一個老人手中資金受限,她無法事事都能兼顧,她自己家人並不理解……這種種困難像大山一樣壓在余二妹身上,但是她卻並沒有放棄,而是像一個虔誠的信徒一樣,為自己的熱愛了一輩子的陶瓷藝術獻出自己生命中最後一份禮物。她一旦開始,困難就會一個一個找上她。她將選址定在了新平村,這裡是景德鎮瓷器的源頭。然後就是設計圖紙,可以找專業的建築設計公司設計,但是需要一大筆錢,然後找建築公司來建,是最大的開銷。

余二妹經過仔細思考,決定不在設計上花費大價錢,而是主要在建築上進行投入。如果要是把錢投入設計,之後建築沒有錢怎麼辦,建築上缺錢意味著“瓷宮”建造不起來。於是,余二妹想到了先人的智慧,她列印了一張永定土樓的照片作為設計圖。

總體的外觀設計圖已經完成,下面就是建造。余二妹自己建了一個小茅房在未完成的“瓷宮”旁邊作為自己的臨時住所,她想要親眼看著這種“瓷宮”從無到有,看著它一點點的“成長”直至完成。

這裡會有一個疑問,余二妹的家人怎麼會讓一個80歲的老人孤零零地住在破舊的房屋中?她的家人至少應該有人來照顧她。然而,余二妹並沒有在建造“瓷宮”的五年歲月中等來她滿心盼望的家人。這是為什麼呢?余二妹的公司在她年齡稍大之後就交由子孫打理,她自己的手頭其實並沒有過多的積蓄。她提出建造“瓷宮”的意圖,家人認為她在信口開河。直至她開始四處借錢,到處負債,家人才真正瞭解她的意志有多堅定。

但是家人們仍然對於她的行為不理解,不能夠接受。當矛盾越來越大,家人和余二妹就互不來往。這也給了余二妹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她能一心一意地去完成“瓷宮”的建造。但是對於已經在舒適環境生活幾十年的余二妹來說,生活在一個不通水、不通電的小茅屋裡肯定是需要慢慢適應的。家人的不理解並沒有阻礙余二妹前進的腳步,她的建築大體圖紙已經列印完成,接下來就是施工,具體的建築構架還是需要施工隊來完成,畢竟一個余二妹對這一方面並不瞭解。

她的主要工作是把一個水泥屋變成一座“瓷宮”,相當於裝修設計全是余二妹進行的。這項工作需要大量的陶瓷製品,她自己收集的60000件陶瓷製品全部都用上是遠遠不夠。

沒有陶瓷製品就相當於沒有了“瓷宮”。余二妹想到的辦法是:自己收藏的陶瓷製品不夠,就購買陶瓷製品進行裝飾。購買陶瓷製品需要一大筆錢。但是一輩子的積蓄已經用光,她不得不變賣了自己的金銀首飾,甚至賣了媽媽留給自己的房子,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一大堆外債。

可是對於余二妹來說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孤獨,是親人們從未進行拜訪,是在回屬於自己家的時候不能得到兒孫陪伴,是自己在不通水電、冰冷無人的小茅屋裡孤零零地度過春節,只能看著周圍的萬家燈火、闔家團圓。

她的孤獨始於瓷器,卻也終於瓷器。她不辭辛苦地擺放瓷器,只是為了它們能夠看起來與“瓷宮”完美融合。她對每一種瓷器的顏色進行分別,並進行搭配,只是為了讓“瓷宮”整體色調更為和諧,使參觀者得到舒適的視覺體驗。她並不想讓“瓷宮”傳遞給人們瓷器冰冷的溫度,而是用火燒就的熱情。

她會與瓷器進行對話,與瓷器探討人生起伏,世間悲歡。在這座她所締造的“瓷宮”聖殿之中,瓷器是只屬於她的“母親”,是會看她笑,聽她哭的母親,是看著她一步一步堅持走下去的母親。

為了建造“瓷宮”,余二妹放棄了很多東西,也遠離了很多東西。她就像西藏的朝聖者,為著自己心中的聖殿,五步一拜、十步一跪,受盡人間大苦。不幸的是,很多朝聖者死在了路上。而余二妹是幸運的,她的“朝聖”得到了好的結果。

歷經5年,她的“瓷宮”終於建成,一如她所想,這確實是景德鎮的“瓷宮”。它的美麗是不能夠用任何文字形容的。“瓷宮”迅速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揭開它的神秘面紗。隨著“瓷宮”的大火,很多人想得知“瓷宮”背後的故事,它是何人建造?用了多長時間?花費了多少錢?等等一系列問題。當得知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自費6000萬建造而成,都不由得對這位老人產生敬佩,敬佩她的勇氣,敬佩她的堅持。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一直堅持到了成功。而交惡的家人看到她的努力成果,也認識到自己當初的錯誤,將老人接回家中細心照顧,彌補之前的虧欠。

雖然離開了自己親手建造的“瓷宮”,余二妹還是關心著自己親手打造的聖殿。她知道自己已經90多歲,已經沒有足夠精力去守護著自己打造的“瓷宮”,沒有能力去在自己去世之後保護它不受他人破壞。所以,她將“瓷宮”經營權交付給政府,讓政府進行管理。她並沒有將”瓷宮“經營權交付自己的子孫,是希望政府用她的努力成果造福當地人民。因為她的一切是景德鎮給予她的,是景德鎮見證了她從明豔少女到耄耋老人,見證了她為“陶瓷母親”的獻禮。這一次,她要用獻禮去幫助更多的人了。回顧余二妹的一生,她的確是一位奇女子。她的“奇”根源是對陶瓷事業的一腔熱血。她放棄優越的生活進入山中茅屋,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她不畏親人朋友指責選擇自己的喜歡的事情,是為了忠於自己的事業。她的犧牲精神成就了她的“瓷宮”,也成就了景德鎮的“瓷宮”。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