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重視組織菲律賓華裔青少年參加中國國內發起的線下及網上夏令營活動,以認識僑批[信]作為文化融合的目標。
[世界財神報] 華人世界菲律賓記者楊勁報導—
為海外華裔青少年“雲”上開講僑批文化課、面向全球華僑華人徵集僑批主題文學作品、前往僑鎮僑村踏訪民間僑批收藏地……近期,僑鄉泉州舉辦僑批相關系列活動,吸引海內外僑界認識、感悟僑批文化。
在閩南語中,“批”即為“信”,僑批即海外華僑華人通過民間管道及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國內眷屬的書信與匯款的合稱。作為特殊的跨國家書,僑批承載了老一輩華僑華人在海外艱苦創業、報效桑梓的歷史記憶。2013年6月,“僑批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泉州作為著名僑鄉,是“僑批”的主要接收地之一。在這裡,保護僑批相關遺存、挖掘僑批歷史價值、創新僑批傳承形式,行動正當其時。
作為僑批文化特色夏令營的主講人之一,泉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林軒鶴向華裔青少年講授了僑批中體現的中國傳統書信格式與寫法。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僑批承載了泉州鄉親“下南洋”的歷史,也書寫了華僑華人關心國事家事的中國記憶。僑批檔案作為特定歷史階段的“草根文獻”,彌補了典籍文獻的不足,這種原生態的檔案是極為珍貴、極為罕見的文獻遺產。
僑批本身是史料,僑批上的民間書法、傳統繪畫及信局印戳等則是華僑藝術的展現。僑批文化營的第二課就是向華裔青少年介紹僑批的傳統書畫藝術。林燕濱介紹,僑批的“封”通常繪有精緻的典故圖案,如富貴壽考、陶怡松菊、聞雞起舞等。僑批的“信”,則包括楷書、行書和行草等多種書法形式。此外,僑批包含種類繁多的篆刻藝術,信紙上通常蓋有吉祥語圖章,有“如意”“竹報平安”“執安”等,表達了思親之情和美好祝願。 “20多年來,我們不斷加強對僑批檔案的保護力度,積極開展僑批檔案的搜集、搶救、保護、研究、開發工作,並加強對僑批局舊址及僑批箱、市籃等僑批文物的保護和管理。這些前期工作為我們後續開展僑批文學創作大賽、海外華裔青少年僑批文化特色夏令營等活動做好了扎實鋪墊。”許錦龍說。
在菲律賓,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長期重視組織菲律賓華裔青少年參加中國國內發起的線下及網上夏令營活動。今年3月,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主席張懷義履新後,積極動員本地中文學校的年輕一代報名參加夏令營,在弘揚傳統文化、做好海外中文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次,為了鼓勵菲華裔青少年參加僑批文化特色夏令營,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在菲律賓華文報紙上多次刊登開營資訊,詳細介紹學習僑批、瞭解移民歷史的重要性。
“僑批是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經濟社會發展所作貢獻的真實見證,飽含了僑胞對故里親朋的一片深情。一封僑批就是一個故事。在海外傳播僑批文化,可以讓華裔青少年瞭解祖輩的移民史,理解祖輩的不易,從而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同時,學習僑批也可鼓勵華裔青少年從祖輩的奮鬥經歷中找到學習的榜樣,明白自己的職責使命,明確自身身份認同,找到‘家’的歸屬感,以後為住在國和祖(籍)國更好地搭建友誼之路。”張懷義說。
僑批文化特色夏令營也是我們今年新的嘗試,期待僑批文化能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鼓勵他們共同弘揚傳承僑批文化和華僑精神。”
“傳承僑批文化,可以引導僑界尤其是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社會教育功能,使僑界新生代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強大精神紐帶和激發愛國熱忱的力量源泉。未來,通過舉辦講座、展覽、賽事等形式,立足僑批文化資源,打造‘僑’字特色文化品牌,可以為傳承華僑文化、促進國際交流發揮積極作用。”林軒鶴說。
當前,泉州的僑批主題研學、僑批檔案專題踏訪、開發僑批文創產品等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泉州市檔案館館長廖曉淩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該館還計畫推廣“僑批+文旅”模式,選擇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點、傳統村落、著名僑鎮僑村等,建設各具特色的地方僑批館。同時,在梨園戲、高甲戲、南音等獨具泉州特色的藝術形式中,推動文藝創作者以僑批為題材進行創作,促進僑批檔案生成文化成果。此外,檔案館還將通過編研僑批文化書籍、開展僑批學術研討、開設僑批文化講堂等形式,持續做強僑批文化品牌。
“近期舉辦的線上僑批文化特色夏令營,短時間裡讓海外華裔青少年借‘雲端’認識僑批的文化元素和背後的傳統技藝、讓營員們瞭解僑批中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歷史價值。希望以後能繼續多舉辦這種特色營,讓海外華裔青少年多些機會學習中國文化和歷史,我們也會一如既往地支援和組織營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