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勞越要獨立?砂盟黨大勝、東馬西馬一國兩制—
[世界財神報]華人世界即時報導—

砂拉越,舊譯砂磱越、砂朥越、砂勞越、砂羅越、砂撈越或沙撈越[24],簡稱砂或砂州,馬來語又稱作「犀鳥之鄉」,是馬來西亞聯邦在婆羅洲領土上兩個行政區域之一(另一個為沙巴州),也是全馬面積最大的州。州首府古晉市是砂拉越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州內還有美里、詩巫和民都魯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分布。根據2019年的人口估查,砂拉越州共有2,80萬人,而華人約佔25%,屬華人密集區。

位於婆羅洲的馬來西亞最大州屬砂勞越十二月十八日舉行第十二屆州選舉,原執政聯盟砂勞越政黨聯盟(砂盟,GPS)大勝,橫掃八十二席中的七十六席。砂盟會順利重新執政在投票前已是預料之中,還看是否能夠超越上一屆選舉。票箱打開,砂盟以本土政黨形象和砂勞越自主議程,加上大打發展牌,成功打動選民,寫下比上屆更佳的成績。

無獨有偶,12月14日,即砂拉越州選舉前四天,掌管國會與法律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拿督斯里旺朱乃迪提呈法案,修改聯邦憲法第1(2)條文,將「聯邦州屬」恢復為1976年以前的「馬來亞州屬」及「婆羅洲州屬」,恢復沙巴和砂拉越名義上與西馬半島平等的地位。此提案也獲得全數國會議員所通過。
砂勞越的本土意識其實早已在醞釀,不過在已故前首席部長阿德南的推動下,提升成為一種自主運動。領導砂盟的原首席部長阿邦佐哈里這一次藉著本土意識,成功超越其前任阿德南。全國政治版圖的改變也是造成本土意識高漲的客觀因素。

2008年大馬全國大選,國陣第一次失去三分之二多數議席,促成這股本土意識抬頭,讓砂勞越擁有更多的談判力量。2013年大選,國陣流失更多議席,砂勞越更崛起成為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2018年之後,砂勞越本土政黨進一步左右全國政治,決定聯邦政府的結構組成。下屆全國大選,也許西馬政黨聯盟未能獨自組成政府,而砂盟甚或其他砂勞越本土政黨勢有機會扮演造王者的角色。

在砂勞越本土及自主呼聲中,砂勞越政治和位於南中國海另一端的西馬(東馬人習慣稱之馬來亞)政治逐漸脫勾,馬來亞政治不受歡迎。在這場選舉裏,來自西馬、以西馬為主體的反對黨如行動黨、公正黨和誠信黨所組成的希盟以及伊斯蘭黨潰不成軍,證明砂人的反馬來亞情緒高漲。至於國陣,自從在二零一八年全國大選丟失政權、砂盟與之分道揚鑣後,事前自認無法在砂州本土意識中佔有優勢而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