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算啥?人類曾面臨五次差點滅絕的災難,都挺過來了!
[世界財神報] 華人世界 即時報導
隨著新冠肺炎病例繼續激增,以及火災、洪水和乾旱等自然災難連續重創地球,人們很容易認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然而,這種災難性思維忽略了以下事實:歷史充滿了災難,而儘管我們的人口經歷了幾次大幅下降,但人類還是挺過了這些災難。
美國勞倫斯大學研究災難及其後果的歷史學教授傑克·弗雷德里克說:“災難幾乎必然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火山會爆發,地震會發生,野火會燃燒……地球會讓自己適應此類事件。只有當它們開始對人類產生負面影響時,才會成為災難。”
但令人感到慰藉的是,我們和現今存活的許多物種一樣,已經成為應對災難的老手。弗雷德里克說:“人類具有驚人的適應能力。你可以把他們置於任何環境下,而他們就是能夠活下去。”為了證明這一觀點,我在下面列出了曾經威脅人類生存的五個最具災難性的事件:
多巴火山爆發
火山學家一致認為超級火山對地球構成嚴重威脅,其中一些人還堅稱,它們曾經使人類瀕臨滅絕。大約7.4萬年前,位於今天印尼的多巴超級火山爆發,向空氣中噴射了大量煙塵。飄落的碎屑有6英寸(約合15釐米)厚,覆蓋了印尼、印度和印度洋地區。這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活動,火山爆發指數達到8級,所產生的衝擊波席捲了全世界。火山灰彌漫在整個大氣層中,阻擋了陽光,致使全球氣溫下降了2到3攝氏度,擾亂了動植物的生活,也導致古人類陷入了饑荒。一些研究表明,只有3000到1萬人在那次突如其來的氣候變化中倖存了下來,不過最近的研究可能會使這一理論複雜化。無論真相如何,那次火山爆發後,人類都挺了過來。
冰河時代
眾所周知,除了活躍的超級火山和它們產生的火山灰之外,冰河時代也會使地球陷入一段漫長的嚴寒期,氣溫低到會威脅物種的生存。這些漫長的嚴寒期是被太陽輻射和地球軌道的變化觸發的,其特徵是,極低氣溫出現的頻率激增和冰川面積擴大。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持續數千年——如果不是數百萬年的話。雖然我們現在正處於溫暖的間冰期,但人類並非總是如此幸運。就在距今2萬年前到1萬年前,地球曾體會過一場酷寒的全部威力。當時,冰蓋延伸至整個北美洲和歐亞大陸,冰川覆蓋了南北半球各地的山脈,全球氣溫驟降。由於地球上的大片區域被冰層覆蓋,這個世界變得條件惡劣且不宜居住。事實上,隨著氣溫變得越來越低,包括乳齒象和劍齒虎在內的許多大型物種都滅絕了,但人類卻排除萬難,適應了這樣的氣候條件。
腺鼠疫
在冰河時代嚴寒期結束後的數千年裡,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日益加強,這使得一些疾病發展成大流行病。由鼠疫桿菌引發的腺鼠疫被認為是此類傳染病災難中最致命的。它最早出現在西元541年,東羅馬帝國作家普羅科匹厄斯在其《秘史》一書中稱,它“差點兒毀滅了全人類”。這種疾病在歐亞大陸和非洲肆虐,僅在一年之內就導致多達5000萬人死亡。1347年,腺鼠疫再次給人類帶來浩劫。其症狀包括疲倦、譫妄、腹瀉、水皰、咳血和發冷,患者腋下和大腿上還會出現黑色腫塊——瀕臨死亡的明確跡象。薄伽丘在成書於14世紀的《十日談》中寫道:“面對這種疾病,醫生的所有建議和藥物的全部效力都無濟於事。”這種所謂的“黑死病”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奪走了多達2億人的生命,不過人類如今在抗生素領域取得的進步意味著,現代世界能夠在此類災難再次來襲時很好地保護自己。
天花等疾病
在黑死病過去大約一個世紀後,全球化引發了又一波毀滅性的傳染病。歐洲人最早於1492年到達美洲,把多種嚴重的疾病帶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新世界。當地人之前既沒有接觸過這些疾病,也不具備針對它們的免疫力。這些疾病包括天花、麻疹、霍亂和斑疹傷寒,其影響立馬就出現了:在此後的100至150年裡,約有80%至95%的土著居民死於上述疾病。西班牙人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薩斯1561年曾寫道:“太多的疾病、死亡和苦難降臨到他們身上,無數的父親、母親和孩子因此不幸死去。”一些研究表明,當時突然死於這些所謂的“舊世界”疾病的人太多了,以至於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整體氣溫均有所下降,這加劇了一個被稱為“小冰河時代”的氣候寒冷期。那段“小冰河時代”可能在早至1300年、晚至1850年的時間裡影響了北美洲和歐亞大陸北部地方。不過,人類還是挺過來了。
坦博拉火山爆發
就在“小冰河時代”開始結束的時候,第二次超級火山爆發迫使全世界進入了“火山冬天”。1815年4月,印尼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爆發,噴射出的煙霧、火山灰、氣溶膠和浮石進入了大氣層和整個周邊地區。這一事件當場導致1萬名島民喪生,其後果也再次波及全世界。隨著煙塵彌漫至整個大氣層,陽光受到阻擋,導致全球氣溫降低。在火山爆發後的整整一年時間裡,北美洲和歐亞大陸經歷了反常的氣候,以及酷寒、霜凍和洪水,這些災難嚴重到1816年被稱為“無夏之年”。全世界有10萬至20萬人死於饑荒和疾病。坦博拉超級火山至今仍處於活躍狀態,但幸運的是,與那次爆發相比,它隨後的活動顯得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