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因疫情之故,亞洲國家經濟復蘇趨緩,消費能力降低,西方國家生產.後端市場大受影響,這即是循環經濟—

by | 7 月 1, 2021 | 華人世界

蝴蝶效應因疫情之故亞洲國家經濟復蘇趨緩消費能力降低西方國家生產後端市場大受影響這即是循環經濟—

[五路財神電子報] 華人世界 即時轉刊—-

據路透東京/新加坡6月30日電

 亞洲曾經快速增長的經濟體正在與疲軟的內需作鬥爭,與一些發達市場相比,這壓制了通貨膨脹,增加了區域內許多央行今年放棄加息的可能性。

對於亞洲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來說,高漲的、有時會破壞穩定的通貨膨脹總是與支撐其發展的強勁增長相伴而行。

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疫苗接種緩慢、以及新一波新冠病毒感染推遲了泰國、印尼、菲律賓和印度等國家的經濟復蘇。

雖然一些亞洲國家的通貨膨脹率有所上升,但對它們來說,重振增長仍然是更為重要的事項,即使是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通脹率上升引起越來越多關注的情況下。

可以肯定的是,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正在影響亞洲,因為原材料的成本提高了。韓國也在準備最早今年加息,因為其經濟和住房市場較為火爆。

但分析師說,需求疲軟將使通脹遠離紅色區域,並使大多數亞洲央行暫時尚無以緊縮貨幣政策來應對的壓力。

疫情反撲正迫使一些亞洲國家重新採取限制措施,對通貨膨脹造成壓力,這種趨勢將持續一段時間,”日本NLI基礎研究所經濟學家Makoto Saito說。

鑒於國內需求疲軟,許多亞洲經濟體將不會看到通脹持續加速。這意味著它們的央行在明年之前可能不會加息,”他說。

廣泰國央行本月將利率維持在紀錄低位元,並預計今年的總體通脹率僅為1.2%,因為這個依賴旅遊業的國家正在努力應對第三波新冠病毒感染。

菲律賓5月份的總體通脹率達到4.5%,儘管其央行本月將利率維持在紀錄低位元,並預計到今年下半年通脹率將回到2%-4%的目標範圍內。

印尼5月的年度通脹率從4月的1.42%加速至1.68%,創下12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但仍低於央行2%-4%的目標範圍。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為緩解致命的第二波疫情對增長的打擊,即使印度5月的零售通脹率飆升至6.3%,央行也不太可能收緊政策。

亞洲的情況與拉美等其他地區的新興市場形成鮮明對比,後者的通脹和資本外逃風險引發了加息或緊縮政策的討論。

相關文章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