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冰峒山—驚心動魄的世界糧食大戰!中國反敗為勝!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糧食自給,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但放眼全球,能將這條生命線攥在自己手中的國家,少之又少。
[五路財神報]文創園地專題報導—
作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頂層構建者,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貨幣,誰就控制了全球經濟;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整個人類。
石油、美元、糧食,是美國控制全球的三大戰略基石。之前我們長篇累牘的介紹了美國的石油及美元戰略。
今天,本文將為你揭露一場由美國主導持續近五十年的世界糧食大戰,而中國正是繼蘇聯之後的第二個主戰場。
針對中國的糧食戰爭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大豆和小麥。
原因很簡單,由小麥磨成的麵粉是中國北方人民主食,而大豆則是全中國人民提煉食用油的基礎原材料。
先來說大豆絞殺戰
2018年,全年大豆進口8803.1萬噸,同比下降7.9%,這也是7年來首次下降,但大豆仍然是中國最大的進口糧食。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在二十一世紀之前大豆不僅能自給自足,還有剩餘產能供應國際市場。
農業部資料顯示,1990年中國大豆出口量超過100萬噸,是亞洲主要大豆出口國。然而,今天的中國已從大豆出口國淪為進口國,這三十年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讓我們把視線轉回到1956年的美國。
這一年,印第安那州的豆農們驚恐的發現,自己的農場裡多了一種毀滅性寄生蟲——大豆包囊線蟲。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大豆包囊線蟲從北到南席捲整個美國,致使全美大豆產能遭遇滅頂之災。
在白宮和國會憤怒的斥責聲中,美國農業部緊急成立科研小組,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解決包囊線蟲的辦法。
1957年,農業部的科學家們通過香港的供貨管道,終於在一種生長于中國東北黑土地的黑豆中找到包囊線蟲的抗體基因,並通過嫁接技術將東北黑豆的抗體植入到美國大豆中。
不久後,美國大豆成功度過危機。當然,美國農業科學家們也從此惦記上了中國神秘而富饒的東北黑土地。
2000年,臭名昭著的美國孟山都(現已被德國拜耳集團收購)又在中國東北取得重大發現:生長于松花江平原的某種野生大豆裡含有高產形狀的基因,比普通大豆種子的含油量高出16%!
最為重要的是,這種野生大豆的抗體基因十分強大,不需要殺蟲、不需要除草,幾乎沒有任何種植成本!
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只要孟山都能複製這種大豆的基因,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大豆種子的競爭力!果不其然,孟山都在2001年時就通過基因轉接技術複製出一種高轉化、高產能、低成本的大豆種子,同時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申請基因專利。
當孟山都在全球申請完專利後,一件詭異的事情發生了。
身為一家大型資本集團,孟山都竟然做起“慈善事業”,向中國主要大豆產區的農民免費提供種子。
農民向來淳樸,有人送高產能的種子,自然不會多想什麼,種就完事了。天上會掉餡餅嗎?會。但美國的天空掉的不是餡餅,而是一個超級陷阱!2003年,當大量中國農民免費使用孟山都種子一年後,其法務部向WTO上述稱,中國農民盜用孟山都科技產品,已經形成侵權。無奈之下,我們的農民不得不停止侵權種植,再換上新的大豆種子。
可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就在孟山都狀告中國農民侵權的同一年,中國榨油企業的產能不斷擴張,而換上新種子的中國豆農無法及時供應原材料。為了保證產能,中國企業只有向唯一能滿足產能需求的美國求購大豆。
換言之,此時的美國是賣方市場,中國企業必須買,不論價格都要承受。美國大豆產區氣溫圖
確定中國企業咬鉤後,美國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美國農業部宣佈北美產區因極端天氣影響,降低美國大豆8.12%的庫存。供求關係:供<求,產品價格上升。
第二件事,在大豆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各路金融資本開始湧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國專門提供玉米,大豆、小麥等農產品期貨交易的市場),瘋狂囤積大豆,致使大豆價格再次飆升。2005年初,國際大豆價格上漲到4400元/噸的高位。
面對價格瘋狂飆升的上游原材料,作為下游生產商的中國榨油企業慌神了,他們開始以4300元/噸的價格瘋狂囤積了近900萬噸大豆。
中國企業甫一接盤,美國的金融資本就開始狂拋大豆,芝加哥期貨市場的大豆價格從4400元直線下跌到2000元。原材料的暴跌,帶動下游產業鏈的糧油價格暴跌。
可想而知,以高價購入大豆的中國榨油企業在低價糧油的攻勢下,紛紛走向破產。
而以孟山都、ADM、邦吉、嘉吉為首的美國企業卻趁此機會介入榨油市場,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控股或收購中國85%的糧油集團。在2006年的中國十大榨油企業中,有九家要麼是外企、要麼由外資控股,只有黑龍江九三工業一家全資中國公司獨守江山。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各種期貨市場狂跌不止。至此千載良機,以國務院鼓勵央企擴大大豆加工產能,並對相關企業進行補貼為標誌,中國正式吹響反攻號角。
以中國糧食貿易公司為例,當年8月,獲政府補貼金額高達19.34億元。隨後,中糧在黑龍江、河南、山東、河北等地新建多個大型糧倉,以囤積大豆。即便產能嚴重過剩,也在所不惜。
為什麼要囤積呢?
答案很簡單,打價格戰!用產能過剩的方式,拉低全國糧油價格,以此逼迫沒有盈利空間的外企讓出糧油主導權。
2016年,經過長達八年的拉鋸戰,外資在中國榨油加工業的控制權從85%稀釋到30%,一舉奪回糧油加工產業的控制權。
目前,中國在大豆領域的戰役正處於第二階段,即奪回原材料大豆控制權。
方法有兩個:一是進口多元化,從阿根廷、巴西等國進口大豆,降低對市場的依賴。
二是增強自產能力,2018年4月,中國大豆主要產區東北三省密集下發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檔,長春市農業委員會更是在檔中罕見的指出:將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首要政治任務。
再來說小麥戰爭
套路還是熟悉的套路,先放出產能不足的風聲,在推高產品價格。
2005年12~2008年7月,國際小麥價格從291美元/蒲爾暴漲到1334美元/蒲爾,整體價格上漲了4.6倍。
而在漲幅最瘋狂的2007年,為配合此番糧食戰爭,聯合國聯農組織發出警告稱,全球糧食存量處於二十五年來最低水準。
美林債券的報告也指出,小麥、稻米等穀物的全球庫存只夠60天需求!
受全球糧價暴漲影響,亞非拉多國均出現輸入性通脹,國外購貨管道減少、國內物價飛漲,美企再次開動金融收割的戰爭機器,暴力牟取的利益高達近千億美元。
那麼,中國的小麥在此輪危機中的價格漲幅是多少呢?從1400漲到2000,漲幅大約為0.7倍。
為什麼國內的浪沒有國外的大呢?真相只有一個:中國動用了國家儲備糧食,與國際遊資進行了大規模的消耗戰。
隨著國際遊資囤積的小麥越來越多,中國開始拋售儲備糧食,遊資吃進、中國繼續拋。
這種戰爭模式比的就是底氣,遊資的底氣是金錢,中國的底氣是戰略儲備糧。只要中國的戰略儲備糧足夠多,多到遊資吃不下後放糧回籠資金,就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起初中國是十天或者半個月一拋,當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時,拋售頻率達到兩天一拋。這時候很多人有些傻眼了,遂想盡千方百計打探中國戰略儲備糧的資訊。而謠言在這個時候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有些人說,中國的戰略儲備糧有1億噸,夠全國打一年。還有人說中國和某東歐糧食大國達成秘密協定,遊資吃多少就拋多少,完全不得慫!
於是,在2009年初,各方炒作糧食期貨的遊資從中國鎩羽而歸。而由於急需現金回籠,之前被囤積的糧食被放入市場,國際糧價從高位攔腰斬斷。這一次,中國不僅保衛了本國人民吃飯的利益,更捍衛了眾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和平!
糧食,這個維繫人類千年文明最基本的東西,在帝國主義邪惡的歹念下,終於演化成一種堪比原子彈的武器。
承平已久的中國人民,請清醒一下頭腦,戰爭的腳步從未遠去…加油中國